当代中医治疗脾胃病经验集萃

卜玉如教授运用百合乌药治疗脾胃病经验:气滞润火润肺开郁。卜教授认为,肺为高位,属气之全身,为万气之总管。肺气失宣,脾胃不利,升降不畅,胃脘不通则痛。而气久郁结,往往导致火郁,这就是气的宣降失肺气而致胃脘痛的病理。在治疗上不宜单纯用辛、香、燥、行气之品,否则虽可降气,火更旺;但是,不能只用苦寒来降火,因为火里没有充满苦寒,可能会伤脾胃。所以百合汤(干百合30克,乌药15克,茯苓12克,半夏10克,甘草8克,陈皮10克,炒白术8克,佛手片8克)味甘微寒,有清肺润肺降气之功,肺气充足。{刘少云。卜玉如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 (4): 232}。

***

蔡淦教授治疗脾胃病注重中焦升降,常通过面、肝、胃气滞选用柴胡、枳壳;脾胃气虚配党参黄芪配木香枳实;桔梗、枳壳配川牛膝理气化瘀;肝胃阴虚伴木蝴蝶、佛手;湿盛时,半夏、陈皮用藿香、佩兰炮制,或砂仁、白蔻与茯苓、生薏苡仁同用。雷夏云。蔡淦教授脾胃病临床用药介绍[J]。新中药,2005,37(10):10-11 }

***

蔡淦教授运用一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如果患者发烧大便不舒服,可以选择蒲公英30克,可以清热通便。莪术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首选药物,既能消食化积,消散瘀血,又能预防癌前病变。浙贝母常用于胃脘胀满、泛酸等症。,既能解郁,又能抑酸止痛。对于大便不畅,大便不通的人,喜欢用路路通通十二经脉。对于胃脘痛较重的患者,常用徐长卿20g通络止痛。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很少用于治疗脾胃疾病。对于腹泻、苔腻、口臭等湿盛者,常用白芷,既能祛邪燥湿,又能止泻。雷夏云。蔡淦教授脾胃病临床用药介绍[J]。新中药,2005,37(10):10-11 }

***

蔡淦教授的脾胃病证结合药物治疗法,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他认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多为气滞血瘀、痰凝所致,故在辨证的基础上常加白花蛇舌草、木馒头、藤梨根、粉花、冰球棍、石见穿,以达到清邪解毒的目的,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多为抗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蔡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连翘、蒲公英、黄芩、吴茱萸等具有杀菌活性的药物。雷夏云。蔡淦教授脾胃病临床用药介绍[J]。新中药,2005,37(10):10-11 }

***

程教授用姜黄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表现为胀痛,甚至胀痛,属于气血同治,治疗必须气血同治。味道:胀气疼痛的人,单纯以气分药是不够的,必须以血分药。而且他喜欢用莪术,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活血消肿药。早期方中,单纯理气类药物效果稍差,但经过临床实践,加入莪术后,消胀止痛效果大大增加。张。程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J]。福建中医,1990,21 (5): 4-5}

***

陈德润主任用浙贝母七叶一花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浙贝母性苦性寒,能化痰行气,解郁退热。陈老号用这种药治疗消化道疾病。根据陈老的经验,脾胃病多因脾胃不能运化健康,不能运化水湿,湿聚生痰,痰凝凝滞,充满于心。浙贝母具有祛痰、保护胃肠粘膜、抗炎的作用。从而增强临床疗效。而且浙贝母有散结消肿的作用,有治疮的作用,特别是对溃疡病的疼痛和反酸;七叶一花:味苦,性微寒,有一点毒,属肝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陈老认为,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疣状增生等特点,与中医痰、瘀、瘀的特点相似。七叶一花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故广泛用于脾胃病的治疗。林智慧,赵菊山。陈德润治疗脾胃病的经验[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11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