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腰部左侧皮下长了一个黄豆大小的包。表面看不到,但能感觉到,有柔情。这是什么?

皮下囊肿。脂肪瘤。粉末肿瘤或纤维瘤。去医院。像一个粉瘤。

粉末肿瘤概述:

粉瘤又称毛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成人。中医早有记载。《瘿瘤论》说:“另一种粉瘤,红中带粉,多生于耳颈周围,亦生于下半身,均为痰气凝滞所致;宜穿针断脂粉,三品一枪插入,用内膜自愈数次。》,清朝《外科综合征治疗百科全书?肿瘤》说:“是津液郁结,偶有郁结,但聚而不散,就渐渐成了这个肿瘤。宜扎针挤出粉末,与生南星、大黄等分粉。,和白玉花根汁一起敷。“本文不仅描述了该病的症状、多发部位和发病原因,还指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粉瘤一般小如豆子,大如鸡蛋,呈球形或半球形囊肿,质软有弹性,高于皮肤,可移动,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可挤出豆渣,单发或多发,多发生于头、颈、阴囊、肩、背。年轻人和儿童多见,有时肿瘤呈红、肿、痛、溃烂、化脓。

粉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不会恶变,但通常以手术切除为好。

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是一种非真性肿瘤,由皮脂腺外口堵塞而形成。常发生于头部、真皮及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皮脂腺囊肿在未感染时应连同囊壁一起彻底切除,残留的囊壁会复发。合并感染时可先用抗菌药物,化脓后需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

1.肿瘤呈圆形,小的如豆大,大的可达几厘米,与浅表皮肤相连,可脱离基底组织活动。

2.有时在皮脂腺口有一个黑头粉刺样的小栓,挤压时可产生白色的泥状皮脂。

3.一般没有其他不适。如有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触痛,也可化脓、溃烂。

诊断依据:

1.皮脂腺表面有一圆形肿瘤,与表层皮肤相连,与基底组织不相连,可移动。

2.有时在皮脂腺口有一个黑头粉刺样的小栓,挤压时可产生白色的泥状皮脂。

3.一般没有其他不适。如有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触痛,也可化脓、溃烂。

治疗原则:

1.肿瘤被完全切除了。

2.如果感染了,可以选择抗菌药物。

3.化脓后需要切开引流,炎症消退后需要手术切除。

用药原则:

1.早期并发感染的轻症病例以口服先锋IV为主。

2.最严重的感染是肌内注射脑磷脂。

辅助检查:

一般不需要化验检查。肿瘤做大手术时可做基础检查。

功效评估:

1.治愈:肿瘤完全切除。

2.好转:炎症消退,但肿瘤未切除。

专家提示:

皮脂腺囊肿常发生在头面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易发生感染,局部红肿压痛,甚至出现化脓性溃疡。所以提倡手术切除,术中必须彻底切除囊壁,否则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