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简介
2英文参考abrota num[朗道汉英词典]
青蒿。[朗道汉英词典]
青蒿[朗道汉英词典]
青蒿[兰道汉英词典]
青蒿[湘雅医学词典]
青蒿,香草[湘雅医学词典]
青蒿科,香草[湘雅医学词典]
青蒿[湘雅医学词典]
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青蒿[中医药术语审查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和青蒿相关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基本药物序列号
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零售单位指
价格类别说明347 36青蒿琥酯片50mg*12盒(瓶)15.5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注:
1,表中备注栏带“*”的为代表性产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如在备注栏中标注“△”,则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暂定价格。
4黄花蒿概述
青蒿是中药的名称,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是菊科植物黄花蒿[1]的干燥地上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
5拉丁名称青蒿(La)(中药术语(2004))
6英文名青蒿(中药术语(2004))
7青蒿别名黄花蒿、苦艾、黄花蒿。
蒿,蒿,蒿[2]。
8.黄花蒿,菊科植物,干燥地上部分[1]。
黄花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黄花蒿为菊科伞形科植物黄花蒿或黄花蒿的全草[2]。
9原株型为一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黄绿色,散发恶臭。茎直立,具纵向条纹和上部分枝。基生叶和下叶花期枯萎,中间叶卵形,长4.5 ~ 7厘米,2 ~ 3羽状深裂,小裂片线形,宽约0.3毫米,先端尖,表面深绿色,背面浅色,无毛或稍软,有柄;上面的叶子变得越来越小,无柄。头多为球形,直径约2mm,柄软短,呈圆锥形排列;总苞片2 ~ 3层;花管状,雌花长约0.5mm,两性花长约1mm,黄色;花药先端尖尾状,基部钝圆;柱头2裂,裂片顶端刷状。瘦果椭圆形,长约0.6毫米。花期8月~ 65438+10月,结果期10 ~ 165438+10月。
生于山坡、林缘、荒地。
10青蒿产于全国各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2]。
11采收及初加工秋季花朵盛开时剪去地上部分,去除老茎,阴干。
12青蒿性味苦,微辛,性寒,入肝胆[2]。
黄花蒿的功效与主治13黄花蒿具有清热解暑、祛蒸止疟的功效,用于暑热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乏、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青蒿有清热解暑、去蒸止疟的功效[2];
青蒿用于治疗暑热、暑湿、湿热、阴虚发热、黄疸:4.5 ~ 9g(鲜30 ~ 60g) [2]。
治疗疟疾的黄花蒿:煎煮或晒干研成粉末,在疟疾发作前4小时服用3g,连续服用5天[2]。
青蒿用于治疗瘙痒和荨麻疹:水煎熏洗[2]。
青蒿经蒸馏得到饱和水溶液,命名为青蒿露,可治骨蒸、虚热、虚烦、慢性疟疾、疲劳[2]。
黄花蒿L. 14的化学成分含有青蒿素、青蒿琥酯A、B、C、D、E、青蒿琥酯、甲基青蒿素、青蒿琥酯醇、挥发油。主要的油是青蒿酮、异青蒿酮、茴香酮和1,8桉叶油。
黄花蒿全草含挥发油,包括蒿酮、樟脑、丁香酮、桉叶素、蒎烯、莰烯等。东莨菪素和东莨菪素。青蒿中还含有芦丁、绿原酸、胆碱和鞣质[2]。
青蒿中还含有青蒿素和青蒿琥酯A、B、C、D和E [2]。
15黄花蒿的药理作用青蒿素具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可替代氯喹抑制多种疟原虫裂殖子的繁殖,停止发作。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使用简单等优点,但复发率高[2]。
青蒿素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可能促进ts细胞增殖,从而抑制免疫功能[2]。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或青蒿琥酯钠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2]。
16黄花蒿药典标准16.1称为黄花蒿。
庆浩
青蒿
16.2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天花开的时候剪下花,去掉老茎,阴干。
16.3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 ~ 80厘米,直径0.2 ~ 0.6厘米;表面黄绿色或褐色,有纵脊;稍硬易断,中段有髓。叶互生,深绿色或棕绿色,卷曲易碎,完整者展平后羽状深裂三次,裂片和小裂片长圆形或长圆形,两侧有短毛。气味独特,味道微苦。
16.4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50m l(60 ~ 90℃),加热回流65438±0h,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正己烷30ml使其溶解,用20%乙腈溶液振摇提取三次,每次65438±00ml,合并乙腈溶液,蒸干,残渣加0.5%乙醇。另一种青蒿素对照品加入乙醇,制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 ~ 90℃)和乙醚(4: 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兰素的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0。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5检查16.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附录ⅸ H第一法)。
16.5.2总灰分不得超过8.0%(附录ⅸ k)。
16.6浸膏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1.9%。
16.7黄花蒿片16.7.1加工去除杂质,喷清水,微润,切段,烘干。
16.7.2性味苦、辛、寒归经。入肝胆经。
16.7.3功能主治:清虚热,去骨蒸,解暑,止疟。,黄色。可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16.7.4用法用量6 ~ 12g,其次是下。
16.7.5储存于阴凉干燥处。
16.8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