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问题专家刘玉龙:反复感染不足为奇。
随着“新国十条”的颁布,中国大陆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但感染人数快速上升。65438+2月65438+4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冠肺炎疫苗强化免疫第二剂实施方案》。“第四次注射”的意义是什么?“一老一少”接种疫苗有风险吗?需要担心反复感染吗?深圳卫视香港直播间记者邱采访了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香港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当年初第五波疫情在香港爆发时,刘玉龙经历了香港玛丽医院医疗资源的挤兑,大量老年人被感染甚至死亡。
记者采访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专家顾问刘玉龙教授。
第四次注射的意义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自然免疫?
有网友表示,比起第四次注射,更希望通过自然感染获得抗体。对此,刘玉龙表示,如果一个成年人无病无痛,60岁以下,已经接种了三针疫苗,第三针也是很久以前打的。在这种情况下,感染会产生混合免疫。
刘玉龙说,混合免疫实际上是以前的疫苗加上自然感染。自然感染从鼻腔和咽喉进入,自然产生黏膜保护。再加上之前接种疫苗的保护,保护能力确实很高。所以,该网友的说法是对是错。正确的地方是,如果你是在打完一次完整的疫苗后被感染的,你真的不需要担心。年轻人想碰碰运气,这是个人决定,但是不打疫苗就不要感染,这是非常愚蠢的。
刘玉龙说,“第四次注射”现在有吸入疫苗和鼻腔喷雾疫苗,会提供黏膜保护,而以前的肌肉注射疫苗没有黏膜保护。缝三四针后,大部分人会感染,症状较轻,2-5天左右就会好转。刘玉龙还表示,内地大部分人都在使用灭活疫苗,第三针是最基本的,第四针是绝对必要的。“如果打灭活疫苗,必须打第四针。重点人群是老年人,符合长期患病和基本患病条件的公民必须打第四针。”
刘玉龙说,灭活疫苗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相对来说,接种后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安全性有保障。
“需要评估风险和收益。如果用灭活疫苗,我想都没想过建议你打。因为这是几十年的技术平台,安全性很好。另一种是重组蛋白,非常安全。孩子,很多疫苗都是重组蛋白的平台,技术都十几二十年了,风险可以理解,可控。如果有人非常担心疫苗风险,我认为完全可以考虑上述两类疫苗。”
如何应对“一老一少”接种疫苗感染的风险?
需要担心疫苗副作用吗?
刘玉龙说,根据港初的数据,在100名80岁以上、完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当中,会有15人和16人死亡。每多注射一针疫苗,死亡率就会降低一半左右。打完第三针,死亡率已经很低了。如果注射第四针,之前的数据是死亡率降到了万分之几。“如果是老人,有基础疾病,作为医生,我一定尽力劝他们先打疫苗。尤其是60-8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刘玉龙是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的讲座教授。他特别关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儿童的状况。据他介绍,今年年初,香港5岁以下儿童的疫苗接种还不是很统一。如果儿童不接种疫苗,大约万分之一的人会患重病,这是非常小的。
如果孩子没有接种疫苗,感染后会有一些上呼吸道的症状,所以不用担心发烧和疲劳。但是,如果他们不清醒,胃口不好,呕吐等。,包括喘息,他们应该尽快就医。
根据香港的经验,今年年初在奥米克隆感染BA.2病毒株后,少数重症儿童主要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喘息,二是发烧和抽筋。还有少量急性坏死性脑炎,要尽早治疗。因此,当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确诊后出现呕吐、无食欲、无精神、抽搐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
声音嘶哑的学名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一般表现为持续12至72小时的低热,眼及鼻腔周围有炎症,咽喉肿胀,呼吸时有喘息声,呼吸频率增加,呼吸量减少,咳嗽时有类似狗叫的声音。
内地有传言说“接种疫苗导致急性白血病”或“肺结节”。刘玉龙说,他在疫苗委员会监测过疫苗的副作用,但从未亲眼见过肺结节。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监测的病例不够多。他还说,白血病和接种疫苗绝对没有关系。
“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没有白血病。在白血病的病因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很多都与基因突变有关。我对白血病的理解是血液肿瘤。这绝对不相干,这是肯定的。至于肺结节,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我自己真的没见过。当然,我个人见过的案例不多,但同时我也在疫苗委员会监测过疫苗的副作用,不在我的‘雷达’监测范围内。”
刘玉龙还表示,mRNA疫苗技术平台相对较新,但不必过于担心安全问题。
“如果是最新的平台,因为新的平台刚刚积累经验,比如mRNA平台,给男青年注射mRNA平台的疫苗是真的。无论哪个药厂,都是少数,不多,3000个男少年打第二针mRNA疫苗。心肌炎。心肌炎听起来让人担心,但是现在数据显示大部分都能恢复,完全没有大问题。其他的,比如10万或者100万人一个副作用就可以恢复,通常和神经系统有关,比如面瘫,可以治疗。只要及早发现和治疗,90%以上是可以恢复的。我认为最终还是人民自己的个人选择,但我希望老年人尽早接种疫苗。”
刘玉龙教授接受了采访
不要囤积退烧药和中成药,不要一口气冲进医院。
最近内地感染人数急剧上升。刘玉龙建议,第一,不要惊慌。第二,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不要囤积退烧药和中成药,它们可以自己通过饮食。刘玉龙给自己打了四针灭活疫苗,也在9月18被“中招”,但症状很轻微。“发烧一天就轻松了很多,最高烧也没到39度,是低烧。我估计三四天后会有痰,五六天后会咳嗽。我如何处理喉咙不适?我家会煮糖水,梨水,薏米水,罗汉果水,包括吃润喉糖。至于退烧药甚至花,这些都可以考虑。多休息,多喝水,大概就能度过了。”
刘玉龙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医院能否生存下去。安全存活的关键一是尽量减少感染人数,继续戴口罩,坚持社交距离,二是尽快打第四针。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感染人数。现在医院的重点工作是防止重疾和死亡。不要一口气冲进医院,尽量去社区和街道看病。如果是上呼吸道的症状,不用担心。如果你呼吸困难,你需要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刘玉龙说,在大面积感染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少量令人担忧的病例。所以分层分流需要非常精准,医院床位尤其是ICU不能免于“崩岸”。这不仅是医疗机构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人的自我健康管理很重要。他们知道何时何地获得健康建议。如果风险不高,他们应该休息一下,自己吃药。如果是高危人群,可能要去社区医疗站看看。
新闻采访
需要担心反复感染吗?
对于一些人担心的重复感染问题,刘玉龙表示,重复感染并不罕见,但没有必要担心和恐慌。“第一次感染后有多少保护?谁也说不准,但估计至少会有两三个月。过了两三个月,病毒变异体就不一样了,对病毒的抵抗力不够了,出现二次感染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家都知道,有些国家领导人在第四次注射后,已经确诊了两次以上。”
刘玉龙说,反复感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特征。除了新冠肺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已经发现的冠状病毒中,有四种我们一生中会被感染无数次。第一次感染是在我们出生后的婴儿期,有症状,症状轻微。然后我被感染了一辈子,最后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被感染了。面对这些病毒,获得抵抗力的主要途径是注射疫苗,防止感染变得严重或死亡。
“也有可能在确诊康复三个月后再次感染。不要惊慌。接种疫苗后的症状无非是发热、乏力、咽痛、痰多。有的人只是觉得累,却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刘玉龙说。
作者邱,深圳卫视驻香港记者。
摄影师黄俊强,深圳卫视香港直播间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