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沙门氏菌感染痊愈后鸽子变瘦是什么原因?

一、滴虫:

滴虫病是鸽子的一种原虫病,病原体常寄生在鸽子的呼吸道和喉部。鸽子感染滴虫病时,常出现羽毛松散、厌恶飞翔、口腔有恶臭、喉上部有粘膜、肌肉消瘦、张口呼吸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传播至支气管、消化道、咆哮、肺、肝等器官。滴虫多由环境不洁、饲料霉变、饮水器有病鸽引起。勤清理鸽舍,换水是预防的基础。如果已经感染了滴虫,要及时治疗。现在鸽药生产厂家很多,有些进口药效果比较好,但是价格高;国产药相对便宜,但是使用周期长,养鸽爱好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购买。滴虫病治疗期间,种鸽的配对、配种不受影响,赛鸽不影响比赛。请放心服药。

二、球虫:

球虫病和滴虫病一样,是一种常见病。球虫病多寄生在鸽子的肝、肺、肠、肾等器官上,幼鸽最易感染。传播媒介主要是家禽、鸟类、昆虫等。鸽子感染球虫时,最初情绪低落,厌飞,无食欲,大便水样,黄白色黏便,满肛。严重时,他们的大便变成古铜色或血便。球虫病治疗应在种鸽配对前一个月,赛鸽前1.5个月左右进行。期间不宜进行球虫病治疗,应使用电解质和护肝精,帮助其服用后恢复体力。

第三,体内的寄生虫

体内的蠕虫包括蛔虫、绦虫、线虫、钩虫、结节虫等。,其中感染最多的是蛔虫和绦虫。体内的蠕虫大多寄生在食道和胃里,一般从外观上不易察觉。他们的症状是精神萎缩、行动迟缓、消瘦、四肢无力、腹泻、肠炎、腹泻。严重时粪便发臭,并伴有血便。鸽子感染后会死亡,治疗时要避免相互感染,全屋同时治疗。鸽子在换羽和配种期间不宜服用药物。电解质不足要在给药后补充。

体内处理寄生虫时,应选择种鸽配对前1月,比赛前1.5月。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腹泻、水样便、顽固性绿便的分析归巢信鸽归巢后;

呼吸系统疾病一般由鼻炎、咽喉炎、肺炎、肺炎、气管炎等组成。临床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咽喉肿痛、白色或米色痰等。感染后,病鸽既飞不高也飞不远。嗜血杆菌、链球菌、衣藻、小孢子菌、曲霉菌、大肠杆菌等引起呼吸道疾病,龙飞尔的“安康杀菌宁”、“金安康”治疗效果较好。

腹泻一般由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的信鸽引起。其中沙门氏菌居多。“沙门氏菌”又叫“副伤寒”。其临床表现为迅速消瘦、脱水、精神萎靡、大量饮水、腹泻,有时便血。严重时,它会转头,弯脖子,垂翅膀,跛脚,站立不稳。这种症状与“巴拉米戈(新城疫)”相似,但不同的是,患巴拉米戈的病鸽大便稀。“沙门氏菌”和“巴拉米戈”在早期都具有传染性,死亡率非常高。“巴拉米戈”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在幼鸽出生时注射“巴拉米戈”疫苗预防。成年鸽子一般不太容易生病。如果有患新城疫的病鸽,请给予维生素、抗生素、电解质十天左右。经过有效治疗,一般不会传染,种鸽也不会影响繁殖。龙飞尔的“可乐欣”可用于治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引起的痢疾,效果很好。

以上列举的鸽病症状并不是一概而论,有些病鸽还会有其他症状。如果养鸽爱好者一时分辨不清,请联系当地兽医,以免误诊!

总之“预防胜于治疗”,“鸽舍干净卫生,饲料干净无霉变,饮水干净常换”是预防鸽病的最佳方法。

鸽子痘

由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又称粘膜型)和混合型。

皮肤型的症状是在没有羽毛的裸露皮肤上形成水泡或结节,然后破裂形成痤疮痂,一般3~4周后脱落。在严重的情况下,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和体温升高可能导致发病后一周内死亡。

白喉型病变发生在口腔、咽喉和眼睛的粘膜,严重时会影响气管和食道。感染粘膜表面形成结节。随着结节性溃疡的积累,黄色和白色的痤疮痂会使气管和食道变窄,造成呼吸和进食困难,严重时甚至死亡。“白喉”是指喉头被黄白色物质堵塞。

混合型兼有皮肤型和白喉型的症状。

鸽子爱好者过去认为鸽子痘是由蚊子叮咬传播的,但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它也发生在蚊子很少活动的冬天和早春。现在已知该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皮肤接触传播。

鸽痘是常见的鸽病,治愈后可产生免疫。症状较轻的人可以自愈,是因为身体逐渐产生免疫抗体,可以终身免疫,所以症状较轻时无需治疗即可痊愈。当症状严重到影响呼吸和进食时,可以用消过毒的手术刀、镊子或剪刀小心翼翼地将痂除去,然后在伤口处涂碘酊和龙胆紫,在粘膜伤口处涂碘甘油。

处理鸽痘最好的方法是在发现第一只病鸽时,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传播。发病前接种鸽痘疫苗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已患病或感染但处于潜伏期的鸽子进行接种无效。因为患鸽痘的鸽子多为幼鸽,身体抵抗力较弱,不要在繁殖旺季被动等待病鸽出现再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