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带“风”字的穴位的魔力在哪里?

中国人说话健康——求人不如求己。

中巴丽人

精彩聆听:

1.咳嗽、中风感冒的人,按摩、拔罐、艾灸风门穴效果最好。

2.身体酸痛肿胀,小腿抽搐。按压腿上的石丰穴会立即生效。

3.任何一个脾胃不好的人,吃东西后往往会胃胀,尤其是吃了一些肉不消化的人。吃完后,他们会很快地摩擦门的点,很快解决问题。

4.如果要补脾的话,每天在两侧肋骨边缘摩擦掌门穴。

受风咳嗽感冒,风门穴按摩拔罐艾灸。

随着天气变冷,冷风吹来。有些人特别怕风,想知道有没有防风的穴位——可以从风府、风池穴开始找。

在学校,我们经常做眼保健操。在眼保健操中,我们按风池穴。揉风池穴的时候会感觉眼睛发亮,可以预防近视。

其实风池穴是防风的重要穴位。风一开始吹的时候,风是从脖子侵入身体的。这时候要迅速搓风池穴,甚至用手搓到后颈部以上的风府穴,这样风就进不去了。

除了要防备体外的风,还要防备体内产生的风。你身体里的风是什么?气运行不正常,身体原有的气血运行平衡均匀。有时候血少了,气就会显得比较旺。这个时候会有什么症状?人们会颤抖抽搐。我们经常听人说“痉挛”,其实痉挛会产生一种痉挛颤抖的感觉。

之前有朋友说:“我右眼跳了好几天了,心里很烦。”我说:“你只要揉揉风池穴,就好找了。我们在学校做眼保健操的时候都擦过。”他揉风池穴两分钟,眼皮就不跳了,因为眼皮跳属于小风,所以揉风池穴就够了。

还有我们背上的风门穴,风大的时候可以挡住外面的冷风。特别是对于因一点风就咳嗽感冒的人,可以在风门穴做按摩拔罐。艾灸效果最好。热气灌进来,热气足了,寒气就被赶走了。

腿在抽搐,按压石丰腿上的穴位很有用。

腿上还有一个风穴——石丰穴。“市”是一个市场,是风聚集的地方。这里的“风”主要是指内风,即体内升起的风。血虚会产生内风,气血不和也会产生内风。酸、麻、肿、木都是内风引起的症状。如果风量大,就会出现抽搐,最后可能会中风。

综上所述,身体气血亏虚,血虚的时候容易有内风。

中医认为,肝主怒。如果你有时候突然暴怒,肝脏会生气,然后身体的气就够了。相对来说血会少一些,会产生内风。人会抽搐,有时甚至会晕倒,有抽搐。这些情况属于肝风内动。

上面的例子很极端。其实肝风内移后还有一些表面症状,如酸、麻、胀、麻——酸是气血要通,但尚未通的状态,也就是说气血处于饥饿状态;麻少气少血;胀则气有余血不足;木头没了,血也没了。我连电话都打不通。

总之,内风可以说是人体气血失调——气盛血微不足而产生的一种气血不调和、紊乱的感觉。

中医还有一句话叫“血行则风亡”,意思是血一旦运行,血多了风就停了。因此,在腿上摩擦石丰穴可以很好地调节因内风(气异常)引起的症状,如风疹、荨麻疹、惊厥、中风、震颤等。

石丰穴是胆经的重要穴位,容易找到。如果你立正站直,你的手会自然地在大腿外侧的裤线上并拢,终点是石丰点。

多揉揉石丰点没事的。

脾胃不好的人,请吃完后赶紧揉揉吉门穴。

再说一个更大的与风相关的点——蓟门穴,但它的名字与“风”无关。“簸箕”就是簸箕的意思,可以帮你清除身体里的垃圾。是清理垃圾的穴位,很肤浅。事实上,嵇是一个伟大的神-嵇是神话中的风神,天空中的28颗星星之一,也被称为。为什么是风伯?因为这是一个白胡子的老人,他平时的姿势是左手拿着风车,右手拿着蒲扇。刮风的时候,他会用蒲扇扇风车。风车一转,风就来了。

吉门穴很好找。我教过你找大腿外侧的石丰穴和大腿内侧的蓟门穴。按压吉门穴时,可以将双手放在大腿前侧上方,然后五指分开,向下推至膝盖处。这个时候你要观察拇指的位置——拇指上下一条线,就是脾经的经络线。大拇指在把脾经往低处推,正好是鸡门穴。

说了这么多,这个穴位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一个神来命名?风在五行中属于肝木,寓意肝的能量,但为什么在脾经上呢?也就是说脾借助肝的能量运行在这个地方。“肝为将军之官,脾为粮仓之官”,脾为“运粮之官”。有时候能量不足,需要从肝脏哪里借呢?在吉门点借。

所以,一旦你按揉了这个“白门关”,肝脏的能量就会移向脾脏,使脾脏内的湿气减少。

你一定要记住,凡是脾胃失调,经常吃东西后胃胀的人,尤其是吃了一些肉消化不了的人,吃东西后会迅速揉几下鸡门穴,然后开始咕噜咕噜,然后就顺利消化了。所以,姬门穴是专门清理内脏脏东西的大穴。

章门穴不仅疏肝,而且健脾。

有一个点对应着鸡门穴,也起着中介作用。它被称为肋骨边缘的掌门穴。

虽然是肝经上的一个点,但也是收脾经的一个点(“收”就是聚能)。

前面说过,脾需要能量的时候,就会向肝要能量,就像章门穴是肝脾能量转化的地方(有些中药,比如逍遥丸,就是把肝多余的能量转移到脾,称为“损有余而补不足”)。

身体的能量可以在身体之间调和,然后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所以以后要多揉章门穴,既能疏肝,又能健脾。是疏肝健脾的一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