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婴儿肠痉挛?
孩子腹部满是胀痛,且胀痛、晦暗、浑浊,不思饮食,有时翻空,粪便腥臭,或腹泻后腹痛减轻,或有呕吐、吐酸、夜不安、舌苔厚腻、脉细。
2、规则:
治疗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3.处方:
常用香砂魏萍散修改:香附6克,砂仁9克,厚朴6克,陈皮9克,苍术9克,枳壳9克,山楂10克,麦芽65438克,神曲65438克,鸡内金69克,白芍9克,延胡索9克,甘草9克。如果孩子大便不通,或者腹泻不畅,腹泻后腹部缩小,可以加入槟榔、莱菔子,攻下积食;对于苔黄、糙的便秘,可去苍术、砂仁,加黄、元明粉,清热通便,清理胃中积热。
气滞血瘀1,症状:
肚脐胀痛不适,不肯按,或痛如针刺,痛在局部(肚脐周围),或触之有肿块,但推之,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脉细或细。
2、规则:
宜理气祛瘀,散瘀止痛。
3.处方:
常用少腹通瘀汤加减:肉桂、干姜、茴香各65438±00g,蒲黄、五灵脂、赤芍、当归、川芎各6g,延胡索、没药各9g。若小儿气滞症状明显,可加川楝子、乌药理气止痛。若腹部有肿块,可酌情加少量三棱、莪术、穿山甲,散淤止痛。
肝气犯胃1,症状:
胃胀,脐周剧痛,间歇性疼痛,呼吸良好,憋气后腹痛减轻,反复发作,或情绪不稳,每次情绪变化时腹痛。
2、规则:
治疗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3.处方:
处方为柴胡疏肝散:柴胡9g,陈皮6g,川芎、香附、枳壳、白芍各65438±00g,炙甘草3g。如果孩子有胁痛,加青皮9g;厌食加白术10g、茯苓9g、麦芽12元、鸡内金9g;如果大便不通,会增加黄色3g,槟榔6g;腹痛剧烈者,加元胡9g,木香6g。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本病病因复杂,应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仔细鉴别。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结合针灸、推拿、理疗。
2.哺乳期的妈妈应少吃引起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苹果、瓜类等。
3、平时多给宝宝顺时针收腹,在宝宝哭闹的时候温柔的帮助他。
4.哭的时候可以用热水袋热敷,但是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也可以用手搓着,按在宝宝肚子上热敷。
5、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因为哭的时候会吸入空气,引起胀气。
6.没有特殊需要,不要给宝宝用安抚奶嘴。
7、吃奶后,一定要拍拍后背,让宝宝把你吃进去的空气吐出来。
8、规律喂养,2个月的宝宝每3小时吃一次奶,3个多月的宝宝每4小时吃一次水。规律饮食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关文章
【肠痉挛宝宝可以吃什么食物】
【婴儿肠痉挛妈妈不能吃什么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