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服中药的最佳时间是多久?
煎煮前将药材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可使汤汁中的水溶性成分沉淀,增加汤汁浓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缩短煎煮时间,但一定不能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者某些大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沉淀。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尤其是夏季,浸泡时间过长,容易导致酸败。煮-●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的药方有不同的味道和用量,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吸水性。如果真的有人按照熬制中药的标准,一遍遍倒药汁,乱搞的话,其实是熬不出最好的中药的。最好将药材浸泡在水中2-3cm,或者用手轻轻按压药材,水面刚好溢出手背即可。而不是在3碗水中机械地煮沸药物。通常一些花草的吸水量很大,浸泡半小时后水位就下降了。可以加冷水到标准水位再开始煎。低温一般中药要先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火候过猛,水分蒸发过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容易灼伤。但有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可继续用武火煎约15分钟,煮沸后不改文火。●时间:中药煎服时间要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程度和用药情况而定。煎煮后,文火煎制药物的时间一般为第一次煎20-25分钟,第二次煎15-20分钟;解表中药,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0分钟;滋补中药,第一次煎药宜30-40分钟,第二次煎药宜25-30分钟。如果“大头虾”煮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药汤太浓,那么可以加一些开水再煮,这样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渗透的问题。●复炒很多老年人习惯将一副中药“复炒”三四次。一般来说,一副中药煎两次后,有效成分已经大大降低,所以还是煎两次为好。但是滋补的中药可以煎三次。而且有些用量大的方子也可以煎三次。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一次煎药和第二次煎药分开服用,疗效不会最大化。第一次煎药和第二次煎药应混合服用,早晚各一次。同样,煎三次的药液,相应地一天服三次。煎煮后-●立即将煎液过滤,趁热倒掉。不宜长时间放入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液体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凝胶,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容易导致酸败。锅炉-●最好最好的锅碗瓢盆当然是传统的锅碗瓢盆、搪瓷、不锈钢,但铝锅、铁锅、铜锅不宜使用,以免这些活性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传统的陶罐、瓦罐、陶瓷与各种中药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缓慢,煎出的汤剂质量好。不锈钢是被动元素,不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现在很多大医院都有不锈钢锅做的分水器。而铁煎锅,虽然传热快,但不仅容易被氧化,化学性质也不稳定。能与单宁形成铁鞣酸,加深汤色,还能与黄酮类化合物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采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