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方与中医小三阳
乙肝患者,慢性感染期,传染性强,容易引起波动和反复。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这种病应该用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主要通过活血解毒、清肝护肝、增强抗体等方法。一般在服药前和服药后3-6个月检查HBV_DNA结果作为对照,以验证治疗结果。
抗乙肝小三阳中药基础方;
麦冬30、茵陈20、丹参20、僵蚕20、虎杖20、连翘30、太子参15、茯苓30、陈皮15、甘草6。
水煎服一剂,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厌食油腻者加薏仁30、白术15;腹胀加青皮20、枳壳15;
便秘加生地30,血红素50;经常腹泻加白术30、石榴皮30;胁痛,元胡15,五灵脂15。对于疲劳,黄芪20和党参15。口渴者,天冬、麦冬各20。
以上中药在一般中药店均可配制,每剂价格应在10元以下,适合长期服用。它既便宜又有效,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定期查DNA验证疗效。
慢性乙肝强调三分药物治疗,七分调理。性格开朗,生活规律,注意合理饮食,反对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除非黄疸或转氨酶明显升高,否则卧床休息。症状少,转氨酶略有升高时,要适当活动,注意活动与不活动相结合。不要用太多太杂的药,不要去看医生乱用药,不要太频繁的换药。在选择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活血化瘀药物、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时,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可以注意学习肝病自愈知识/乙肝久治不愈的原因,配合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逐渐增加身体的抵抗力,最终赢得战斗。
饮食方面没有特别的禁忌,主要是清淡,忌饮酒,少吃辛辣油腻之品。
中医讲究因人而异的辨证论治,如气虚乏力者吃大枣、莲子、桂圆等;血虚头晕易用百合、芹菜、木耳等。阴虚口干便秘,多吃核桃、何首乌、蜂蜜等。阳虚寒凉可以多吃韭菜、羊肉等。
多吃水果(橘子除外,橘子容易耗气发炎)。
煎中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煎药器具:以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煎药时,忌用铁、铝、铜锅。因为前者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保证药物的疗效。但铁、铜成分比较活泼,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法:煎煮前,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入洁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淹没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时间过长,药物会发霉变质),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煮。
3.煎药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次煎药,先将泡好的药用武火煮沸,再用中、小火煮沸,使药保持沸腾;第二次煎药需水较少(以淹没药面为准),热量与第一次煎药相同。炸的时候最好盖起来。一般情况下,炒菜时不宜频繁开盖,否则气味会散失,药效会降低。
4.煮沸时间:药物煮沸后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次煎20-30分钟,第二次煎15-25分钟;滋补类和固体类药物第一次煎40-6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左右;解表药、理气解郁药第一次煎6-65438±05分钟,第二次煎5-65438±00分钟。
5.药液的过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来决定煎煮药液的量。成人的量约为200-300ml,儿童的量约为1/4-1/2,即50-150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早上服第一次煎药的药液,下午服第二次煎药的药液,这样两次煎药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才能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种汤剂混合,分上下午两次服用,间隔6小时左右。当天煎的药最好当天服,不宜留着。滋补品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类药物和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其他药物请遵医嘱。
7.如何服用:有三种服用方法:热、温、冷。一般来说,止汗、温补宜温服;祛寒药和治疗关节痛、溃疡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寒服。
8.注意事项:中药袋中经常见到用纸或纱布包裹的中药,上面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内服”的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做,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在煎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加水,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出和糊。
(注意:不要服用烧焦或糊状药物的药液,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