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景区有哪些?

宫媛\张飞寺\华光楼\民俗馆\独家客栈\李佳大院\张家大院\胡加大院,可以在嘉陵江上乘坐仿古游船。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临仪陇、巴中,西接剑阁,北接苍溪,距省会成都300公里。现辖71个乡(48个乡、2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878平方公里,耕地64万多亩,人口86万,其中城镇人口近20万。境内居住着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水族、黎族、布依族、高山族、纳西族等民族。以汉族为主,人口占99%以上;其次是回族,有博舒回族乡。

阆中有两大山系:嘉陵江东部的巴山和西部的剑门山。两大山脉在阆中市境内分支,分别由西北向南和东北向西南走向,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堰尾槽状地形和多级阶地地形,处于川北低山向川中丘陵过渡地带。最高点是龙泉镇的马鞍山,海拔888.8米,最低点是朱桢乡猫儿井嘉陵江段,海拔328米。境内有平坝、低山、高丘、低山、阶地和山地平原,主要是低山和少数有坝的丘陵。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月温差小于年温差,无霜期290天,年平均降雨量1033.8毫米。

阆中有“一江四河”:嘉陵江纵贯南北,东河、沟溪、西河、白溪分别从东、西流入嘉陵江,形成169条溪流遍布全县的树枝状水网,水资源丰富。嘉陵江上有十三个航电枢纽工程,其中两个位于阆中,分别是郊区的河西金银台和沙溪场航电工程。这两个项目建成后,不仅发电量将大大增加,而且千吨级船舶可以从上海、重庆经阆中直达广元。从金银台大坝到阆中市长达25公里的宽阔水面,也是旅游开发的黄金水域。

阆中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豌豆和马铃薯。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桐油、蚕桑和药材;猪、牛、羊、鸡、鸭、鹅、鱼广泛饲养;药材、橘子、蜜桔、雪梨畅销国内外。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农村各地形成了蔬菜、瓜果、药材、蚕桑、林木、畜禽、水产、观光农业等产业带。已探明的矿产有10多种。井盐工业始于唐朝,砂金开采于民国。阆中具有良好的储油结构,石油和天然气自80年代初开始开发利用。

阆中交通便利。除了水上交通,还有国道212和省道302。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成都和重庆快速便捷。这个城市的所有城镇和村庄都有公路。国内外邮电通信网,城乡电话普及。

古城介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是巴蜀的枢纽,川北重镇。根据考古证据,早在5000年前就有祖先居住在这里。战国时期是巴基斯坦的首都,自秦朝灭巴定居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代都在这里设置了县、府、州、道馆。蜀汉张飞,守阆中七年,死于阆中,葬于阆中。唐高祖之子滕王元瀛、陆王灵逵,同为阆中人。明末清初,曾是四川省的临时首府,长达10多年。阆中历来被封建帝王视为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素有“元朗仙境,风水宝地”之称,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城,钟灵风光如画。崀山阆水孕育了西汉伟大的天文学家,辅佐刘邦的巴领袖范牧,唐宋的阴陈氏兄弟四大盟主,蜀中的木兰韩娥,等等。无数名人和文人墨客慕名阆中风光,来此旅游,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和不朽的诗篇。

阆中古城保护完整,风格全国独一无二。古城选址是中国古代建筑城市选址中“天人合一”的典型范例。是四川唯一保存最大的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也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古城棋盘式格局,融合南北风格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真正宝库。

阆中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许多名胜古迹。阆中是中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在这里生下了伏羲。阆中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雄伟神秘的巴渝舞是中国舞蹈研究的活化石。阆中是三国追逃游的主要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阆中是中国汉唐天文研究中心,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隐居于此。阆中是中国顶尖学者的故乡。隋朝实行科举以来,* * *考上了四品状元,116进士。阆中宗教文化繁荣,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并存。有张飞寺、爱安寺、五龙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还有巴巴寺、福音堂、宫媛、华光楼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纯正的民间花灯戏、精致的皮影戏和剪纸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阆中精神美,世所罕见;无限风光无数云,几个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阆中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阆中更加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朋友们,请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让你难忘...

“阆中之胜可断肠,阆州之南天下疏。”

地理位置

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与巴中、仪陇两县接壤,西北与剑阁县接壤,西南和南部与南部县接壤,北与苍溪县接壤。总面积1887平方公里,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高山族、纳西族等19个民族。

历史渊源

阆中市历史悠久。相传这里是中国古代皇帝伏羲的出生地。商周时期,阆中是巴基斯坦北部重镇。战国中期(公元前330年),巴基斯坦从重庆迁都阆中。秦朝统一后,公元前314年建立阆中郡,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阆中县一直不变,名字也没变。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至今仍保持原名的县城之一。阆中历来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封建王朝在阆中设置县、府、州、道馆,清政府也在阆中设立四川省会17年。解放后,阆中曾隶属南充地区。1986,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3之后是中国全面开放城市。

旅游资源

阆中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阆中环城十景,如“金平之春”、“嘉陵江秋水”、“梁山戴雪”、“云台仙风”等。城内古街纵横交错,91条街道中有20多条仍保持着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这些街巷在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建筑外观造型、建造方法、细节装饰、材料选择等方面都独具风格。现列入保护的居民区为143。这些官宅和民居的共同特点是:古、雅、静、绿。面向街道的小屋都有一个带几英尺屋檐的外柱廊,供行人遮阳避雨。建筑布局,多为四合院、一封、一方、多分的形状。有些院落有蜿蜒的回廊,古朴典雅,具有南方园林的特色。在街道的十字路口,经常有高耸入云的塔楼。其中,“元朗十二楼”之一的光华楼,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至今仍保持着唐朝的风貌。建筑高4层,36米,三檐式屋顶,覆琉璃瓦,饰以雕梁画栋。这是中国罕见的宏伟古建筑。因此,阆中自古就有“蜀中胜地”、“元朗仙霸”的美誉。

此外,阆中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佛都”。许多寺庙、道观、教堂保存完好。有爱安寺建筑,“佛都”观音寺和五龙寺,建于唐代,重建于元代。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神庙;有保存完好的唐宋时期佛教石窟和碑刻10米高,为全国罕见。有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还有精美的砖雕。阆中有王腾馆,与江西南昌的王腾馆齐名。还有张喜安庙、八仙洞、魁星楼、吕祖堂、清代考场等200多处名胜古迹。

阆中既是一座历史古城,也是一座文化名城。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87),这里就已经是中国天文研究的中心。这位出生于阆中的天文学家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浑天仪,奠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理论的基础,否定了“天是圆的”的理论。他还在公元前104年创造了太初历法,在中国使用了1000多年。随后,在汉哀帝和时期,阆中先后产生了两代任、任文公,三代、周群、周居明等一大批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等也先后定居阆中,观测天象,研究天文。李的《易思占》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学专著。他在书中把风力定在8级,这是世界第一。李和袁天罡最后都死了。今天,街上还有祠、李墓碑、袁天岗墓、天岗街和天宫院。

地理资源

阆中资源丰富,北有盘龙山,南有金平山和北塔山。属于低山地貌和少数有堤坝的浅丘,土地肥沃。市区位于西部,三面嘉陵江环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因此,阆中各种农作物产量丰富,主要生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中药材等。桑、桐果、林有优势。“东河桐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1516就已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阆中还盛产野生动植物,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50多种,如刺犁、杜仲、白蜡树、板栗等。有中华鲟、大鲵、金钱豹、银杏、红豆树、楠木等10多种动植物被列为珍稀保护物种。

经济建设

近年来,阆中市形成了丝绸、棉纺、服装、食品、化工、皮革、机械、医药、建材、玻璃、工艺美术等门类齐全的大型新兴产业体系。阆中是中国的蚕茧产区,也是四川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它生产了许多丝绸贡品,如丝绸,丝绸,丝绸,丝绸等。在历代,并有“质量优于苏杭,享有天府之宝”的美誉。当地出产的保宁醋,又名保宁麸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