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的作用是坚果还是贝壳?
苍耳。是带总苞的干燥成熟果实。产于全国各地,多为产销。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晾干,去除茎叶等杂质。翻炒去掉硬刺。这药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寒通窍、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申请1。风寒感冒。温心三玄能散外感风寒,通窍止痛。可与防风、白芷、羌活、藁本等其他散风寒药合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由于其发汗解表能力较弱,很少用于感冒。2.深鼻子。本品性温和舒缓,味辛、苦、燥、浊,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额鼻肿痛。用于治疗鼻窦头痛、无臭无味、鼻涕浑浊时,一药多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也可外用。是治疗鼻窦的良药,尤其适用于鼻窦外感风寒者,常与辛夷、白芷配伍,散寒通窍。若鼻窦炎证属风热犯或湿热蕴结者,常与薄荷、黄芩等疏散风热、清热之品同用。其他鼻部疾病,如感冒、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和鼻塞(过敏性鼻炎)也很常用。3.风湿疼痛。本品辛、苦、燥,性温散寒,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可单独使用或与羌活、威灵仙、木瓜合用,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挛缩。此外,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合用可治疗风疹瘙痒。此外,本品研磨成粉,还用于治疗疥疮、麻风病,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用法用量:煎服,3 ~ 9克。还是进了药丸,散了。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使用容易导致中毒。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主风寒痛,风湿痹痛,四肢抽筋痛,肉麻筋。”2.《本草纲目》:“善发汗,散风湿,升至脑顶,降至膝,达肌肤。治头痛,黑眼睛,牙痛,鼻窦炎,刺。”3.《虞书要解》:“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治痒疹。”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黄苷、脂肪油、生物碱、叶黄素、蛋白质、维生素C等。2.药理作用:苍耳苷对正常大鼠、家兔和犬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该汤剂具有镇咳作用。低剂量可刺激呼吸,高剂量可抑制呼吸。本品可抑制心脏,减慢心率,减弱收缩力。能扩张兔耳血管;静脉注射有短期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3.临床研究:用苍耳子水浓缩液治疗伤寒15例,全部有效。退热10小时至19天,5-7天肝脾肿大消失。7例血、粪、胆汁伤寒杆菌阳性,经治疗均转阴(上海中医杂志,199)治疗扁平疣,苍耳子汤(苍耳子10g,龙胆草6g,黄芩10g,板蓝根15g,薏苡仁15g,甘草6g,紫草15g在治疗中,如果内生性肝火症状缓解,可单方服用苍耳子(青海医学杂志,1999,29 (11): 27)。此外,苍耳还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蛋白尿、疟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牙痛、疔疮、神经性皮炎、结膜炎等疾病。4.不良反应:本品有一定毒性。中毒主要是肾脏受损,引起氮质血症、肝脏充血、脂肪变性、肝功能急性损害、继发性脑水肿、强直性痉挛,最后死亡。早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褐色物质、轻度腹胀伴腹泻或便秘;严重者,烦躁不安,或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口渴,尿少,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障碍,蛋白质,红细胞和尿管型,呼吸,循环和肾功能衰竭,死亡。苍耳子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剂量过大(一次30克以上)和加工不当。所以要严格控制用量,以加3 ~ 9g汤剂为宜,并严格规范炮制,遵循去刺原则。苍耳中毒的一般治疗方法是:早期静脉补液解毒;12小时内用1: 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温盐水高位结肠灌肠,呕吐导泻;预防心力衰竭,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100mg,每日1次,低血压患者可在溶液中加入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保护肝脏。苍耳为苍耳的茎叶。苦、辛,性微寒;有一点毒。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拘挛等症。也可用于麻风病、疔疮、皮肤瘙痒。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连续服用。用量:6 ~ 15g,水煎或熬成糊状,分丸剂、散剂服用。外用适量。本品散气耗血,体虚者慎用。
采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