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在中药中的作用
鱼腥草。味辛,微寒。归肺经。此质淡而辛,微寒而清,专入肺经。是治疗肺痈的重要药物,不仅清热解毒,排脓消痈;还能利尿通淋,常用于治疗热淋、涩痛。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痈,利水通淋。
主治疗综合征
(1)肺痈咳嗽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
(2)热毒溃疡、湿热泄泻。
(3)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15~30g,双倍鲜积,不宜长期煎服;或者放入药丸粉末中。外用:适量,捣实。
注意事项: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镇咳、平喘和镇静作用。
产地:产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收新鲜产品;干品在夏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长时间切割,去除杂质,烘干。
特质识别
鲜鱼腥草:茎呈圆柱形,长20 ~ 45厘米,直径0.25 ~ 20 ~ 45厘米;上部绿色或紫红色,下部白色,节明显,下部节有毛、无毛或疏毛。叶互生,心形,长3 ~ 10厘米,宽3 ~ 11厘米;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绿色,腺点密集,下表面常呈紫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结合形成鞘。尖峰是终端。它闻起来有鱼腥味和涩味。
干鱼腥草。:茎扁圆扭曲,表面黄褐色,有数条纵棱;易碎易断。叶子折叠收缩,展平后呈心形。上表面为暗黄绿色至暗褐色,下表面为灰绿色或灰褐色。穗黄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