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是什么?
雷公藤形态特征介绍
雷公藤是一种中草药,又名黄藤、杰昌草。藤本植物和灌木,1-3米高,棕红色小枝,4肋,密被毛和细皮孔。叶卵形、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圆形,长4-7.5厘米,宽3-4厘米,先端锐尖或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锯齿,侧脉4-7对,到达叶缘后稍弯曲;叶柄长5-8毫米,密被锈色毛。胸腺狭窄,长5-7厘米,宽3-4厘米,通常有3-5个分支。花序、枝、花梗均有锈蚀,花梗长1-2厘米,花梗细至4毫米;花白色,直径4-5毫米;萼片先端锐尖;花瓣长圆形卵球形,边缘稍被侵蚀;花盘稍5裂;雄蕊着生于花盘外缘,花丝长达3毫米;子房具3边缘,柱状花柱,稍扩大的柱头,3裂。翅果呈长方形,长1-1.5厘米,直径1-1.2厘米。中心果大,约占总长度的2/3-1/2。中央脉5条,侧脉2条,间隔稀疏,占翅宽。种子为柱状,长达65438±00毫米。
生长环境和分布
它们大多出生在阴湿的山坡、山谷和溪边的灌木丛中。土层酸性、肥沃、深厚的沙土或黄壤土最适合生长。抗寒性强,无需添加防寒材料即可自然越冬;但怕霜怕冻害,会使雷公藤幼苗的顶部和新梢冻伤,影响来年的生长。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南部和西南部,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特质识别
药材特征:根圆柱形,扭曲,常有茎渣。直径为0.5-3cm,商品常被切成长短不一的块。表面黄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和环状或半环状裂纹;软木皮层经常脱落,脱落处呈橙色。皮很容易剥落,露出黄白色的木头。质硬,碎时粉尘飞扬,纤维状断面;横切面上的木栓层呈桔黄色,呈层状;韧皮部为红棕色;木质黄白色,密布针眼,辐射明显。根茎类似于根,大多是直的,有白色或浅红色的髓。气微而奇特,味苦微辛。有大毒。
片的特征:圆形或椭圆形,厚度为2-4毫米..切面有木射线,表皮淡黄色,有微纵条纹。易碎且容易破碎。气微,味淡而苦。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能抑制体液免疫。
3.抗肿瘤作用。
4.对实验性肾炎的影响:预防和保护。
5、抗生育作用。
6、农药对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
7.其他功能:降低血压、抑制呼吸等。
8.体内过程:缓慢消除。
雷公藤栽培技术:1。育苗
育苗时间为165438+每年10月下旬至2月下旬。首先,要准备好苗床。苗圃地应向阳干燥,土壤肥力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水分充足,排灌管理方便,海拔400 ~ 800 m,苗床于去年10年底第1次翻耕,110中期第二次翻耕。
开沟挖边,边宽一般120cm,小道20cm,深度20cm以上;其次要掌握扦插方法:将枝条斜插在准备好的苗床上,行距5cm×25cm,夹角75 ~ 85°,将茎或根切入土中1/2 ~ 2/3,立即浇透水。
育苗时,苗床土壤应保持湿润,并采用喷雾浇水。30 ~ 50天后,新的根就会发芽。5月中旬和7月上旬追施速效肥(N∶P∶K = 3∶1∶1),每公顷追施总量250公斤。幼苗出苗后,应放在棚内或阴凉处,防止日晒雨淋,保存期不超过2天。
一般苗龄控制在1岁左右,一级苗高50cm以上,根茎5mm以上,分枝数1 ~ 2,根系发达;二级苗高50cm以上,根茎4mm以上,分枝≥3个,根系完整;三级苗高40cm以上,根茎3mm以上,根系完整。
第二,殖民化
雷公藤春夏秋冬都可以种植。南方春夏季雨量较多,有利于移栽种植。6月165438+10月至次年3月移栽成活率高,无需或少灌溉。幼苗出圃时要修剪,地面上的长根长茎要剪掉。苗木运到造林地后,要立即打苗,半天内种不出的苗木要跟进去。
移栽方法:栽植时,确保苗木生根良好(苗木位于穴内,根不得嵌套),深度适宜(深度以苗木出圃时茎干留下的干土痕为准,高出5 cm),穴土压实(用两指托起苗木,感觉稳定),栽植后培土(苗木压实后应培土10 cm疏松土)。每穴种植1苗,种植后覆土压实苗根,非雨天浇(灌)足根水。种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顷9000 ~ 9900株。株距为100×100厘米。
第三,现场管理
基地的抚育管理可以概括为“及时除草、科学追肥、合理排灌、及时摘芽”。每年中耕除草2 ~ 3次,边除草边松土,大面积种植时喷洒出可用的除草剂(除草剂种类要符合GAP要求)。结合中耕除草,第一年可适当施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如每公顷150 ~ 225公斤,或每公顷腐熟人畜粪便30000 ~ 45000公斤,以后每年施磷钾氮复合肥或农家肥,促进根系形成和生长。如果茎、枝、叶作药用,每年6月10 ~ 11施肥前,适当采摘部分茎、叶后,应及时施用芽肥,促进茎、叶快速萌发和健壮生长,以抵御冬季霜冻的侵袭,保证根、冠协调生长,实现优质高产。雷公藤的花期在每年的夏秋季。除采集雷公藤种子的林区外,应及时去芽,为根的生长保存营养。
第四,虫害控制
(1)防治卷叶蛾幼虫:卷叶蛾幼虫可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如甲氰菊酯、杀菌酯等,也可用微生物农药防治,如8010粉剂,而卷叶蛾的生物防治可用白僵菌或绿僵菌。
(2)根腐病防治:栽培前严格选地,加强田间管理,抗旱排水,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移栽时不要损伤根部,注意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点撒石灰防止蔓延,根部浇50 {BF}多菌灵防治。
(3)炭疽病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200波尔多液:每年清园一次,落叶清园外焚烧。
动词 (verb的缩写)收获和加工
雷公藤根长达到一定规格(根径2-3cm)后,秋季可挖全根,挖完后可抖落附着在根上的泥土、沙土等杂质,除去最外层根皮,洗净,切成段(段长5-10cm)或厚片,自然干燥。最好是根粗,外观黄色或橙色,皮红棕色,质硬,无农药残留,无有害重金属超标,无霉变虫蛀,无杂质。切根后剩下的茎叶也入药,可以单独晒干用于商品流通。每年7-8月可收获叶片1次,除秋季采根时。
雷公传奇蒲松龄著名的《聊斋志异》中有一个关于水草的故事。
一个姓朱的书生,在路上口渴,碰巧遇到一个卖茶的漂亮姑娘。买了一杯茶喝了下去,突然腹痛难忍,中毒而死。原来这茶是用水冲泡的。一个叫朱的书生死后,变成了水莽鬼,却不肯找身双害人。反而救了很多中毒的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野草,又名芒草、鼠草。此物有毒,食之则惑,故名。”生长在云南南部的有一种红色的花,叫火炬花;生长在岳阳的叫黄藤。如果进入人和动物的腹部,会粘在肠子上,黑烂半天,也就是俗称的烂肠草。湖南岳阳黄腾岭,野草丛生。当地人自杀的时候,只需要拿六七片水草的嫩芽就死了。十几年前,一个被麻风病折磨的年轻人,为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到这里采了一把水草,煎了一碗。没想到吃了之后上吐下泻,睡了一天。我不但没死,而且全身轻飘飘的,病也去了大半。有医生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尝试用水芒汤口服治疗麻风病,取得了成功。后来又叫雷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