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四气五味是什么意思?

寒、热、温、凉是四种药性,古代也称为四气。其中,冷暖属于两种不同的属性。温度与热、冷与凉分别具有相同性;温不如热,凉不如冷,也就是* * *同一性质有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反应中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质有关。能缓解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都是寒凉的。如黄芩、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说明这两味药性寒。相反,能缓解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都是温性的。如附子、干姜对腹冷痛、脉弱等寒证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说明这两味药偏热。在治疗原则上,神农本草经说:“以热药治寒,以寒药治热。”苏剑。《至真大论》云:“冷者热,热者冷。“这是用药的基本规律。

五味是辛、甜、酸、苦、咸。有些药物有或淡或涩的味道,其实不止五种。但五味是最基本的五味,所以还是叫五味。

归经是将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结合起来,表示一种药物对脏腑经络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桔梗、款冬花可治咳喘肺经病,归入肺经;羚羊角、天麻、全蝎可以治疗手足抽搐引起的肝经疾病,归入肝经疾病。所以归经是观察疗效后总结出来的。一种药物归类为两经或几经,说明它的治疗范围很广。比如在肺、大肠中加入杏仁,可以治疗肺经咳嗽、大肠大便干燥。泽泻入脾、胃、肾、膀胱。这四条经脉水湿,常用泽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