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和北沙参的功效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北沙参和北沙参?

我们经常买一些北沙参做汤。北沙参包括北沙参和北沙参。两者功效相近,但还是有一些区别。很多人买的时候都分不清。北沙参和北沙参的功效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分?下面我带个介绍。

北沙参和北沙参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沙参沙参:

北沙参的作用与北沙参相似,但作用比北沙参弱。具有滋阴清肺、化痰益气的功效。用于肺热干咳、阴虚劳咳、干咳有痰。

神农《本草经》认为,南沙参“治积血,畏气,祛寒热,补中益气。长期为人民服务。”

《名医别录》记载,南沙参“治胃脘痛、腹痛、积热、邪热头痛、肤热”。

《日华子本草》认为其“补虚止惊烦,益心肺,治诸恶疮疥痒流脓,消肿毒。”

《本草纲目》认为“(南)沙参味甘、寒,身轻体弱,专补肺气,从而益脾肾”。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记载了沙参的功效与主治为“滋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用于肺热干咳,阴虚劳咳,干咳有痰,胃阴不足,纳差呕吐,气阴两虚,热烦口干”。

北沙参:

北沙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咽干。可以单独使用。复方常与麦冬、天花粉配伍,如沙参麦冬汤。用于热伤胃阴或咽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燥等。常与麦冬、玉竹等健胃强身之品同用。

《本草从新》认为北沙参“味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适用于上火者,不适用于寒咳于肺者,可见其长于清肺火,治肺热咳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记载了北沙参的功效和主治,“滋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干咳、咳痰、胃阴不足、发热津伤、咽干口渴。”

如何区分北沙参和北沙参?北沙参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凹陷处常留有粗糙的皮肤。上部多为深横条纹,断续呈环状,下部有纵条纹和纵槽。顶端有1或2根状茎。质轻,海绵状,易断,切面不平整,黄白色,多裂纹。气微,味微甜。根据沙参的特性,又叫沙参、泡参。

北沙参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皮,无皮表面黄棕色。均有细小的纵向皱纹和沟纹,并有褐色点状细根痕;顶部常留有黄褐色根茎残渣;上部略薄,中部略厚,下部呈锥形。脆易断,皮淡黄白色,木质黄色。气特别,味道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