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药治疗什么病:山药,海螵蛸,当归,泽泻,
补脾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主治:脾虚食少,久泻,肺虚气喘咳嗽,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乌贼骨:
收敛止血,止带,制酸,敛疮。用于溃疡、胃酸过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遗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伤和出血、疮和脓的外部治疗。
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痛、跌打损伤、痈疮。酒,当归,活血调经。用于闭经痛经、风湿痛、跌打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月经、带、胎、产等多种疾病均有治疗作用,中医称当归为“妇科圣药”。
泽泻:
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胀少泻、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山茱萸:
滋补肝肾,涩精固脱。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
遗精,尿频,崩漏,带下,汗崩,内热,消渴。
太子参:
健脾益肺,益气生津。治疗肺虚咳嗽、脾虚厌食、心悸怔忡、浮肿消渴、神疲乏力。
牡丹皮:
治疗热入血、斑疹、癫痫、呕吐、鼻衄、便血、骨蒸疲劳、闭经、腹部肿块、痈肿、心悸。
1.清热凉血本品能入血,清血之热。常用于治疗发热、昏迷、斑疹的温病。药方是犀角地黄汤。
2.清肝热用于治疗肝经郁结所致的胁痛、头痛、月经不调,如丹栀逍遥散。
3.治虚热乏力、发热无汗,常与滋肾养阴药同用,方药为六味地黄丸。
4.活血化瘀治疗瘀血阻滞,闭经腹痛。还可用于治疗肠痈疮疡,有化瘀清热之功。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可用于治疗湿热、暑热所致的胸闷恶心、湿热胀满、腹泻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呕吐、痈肿毒疮、胎动不安等症。
地黄:
具有补血养阴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用于肾阴虚骨蒸、盗汗遗精、消渴,如六味地黄丸。填精补髓的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
出生地:
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入血、头晕目眩、口干舌赤等温热性疾病。如清营汤。
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寒,舌红脉数,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疗热病,如热入血、血热有毒、吐血衄血、斑疹紫黑等。如四生丸;
滋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津伤内热引起的口渴。治疗热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入药时煎服,10~30g ~ 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碎鲜品入药。鲜地黄味苦、苦,功效与干地黄相似,但滋阴之力较小,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滞,脾虚湿盛,腹胀便溏者不宜服用。
茯苓:
水渗湿,健脾宁心。可用于水肿、少尿、痰饮头晕、脾虚食少、便溏腹泻、焦虑、心悸、失眠。
五味子:
收敛收敛,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可用于慢性咳喘、梦遗遗精、遗尿尿频、慢性腹泻、自汗盗汗、津伤口渴、气短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麦冬:
滋阴生津,润肺清心。可用于治疗肺燥、干咳、痨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口渴、肠燥便秘、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