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半夏是怎么做的?
姜半夏是怎么做的?
半夏被列为一类药物中药,因其味辛、舌麻而刺喉,有“吞人”之性,故必须经过严格加工才能内服。我国半夏的炮制方法很多,目前仍以中国药典和地方炮制标准为主。由于传统加工方法的限制,半夏在生姜加工过程中易粘连、糊化、焦烧;具有时间长、辅料量大、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的缺点。为了改善姜半夏的加工条件,在长期的加工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具体来看一下:
取生半夏10斤,倒入缸中,用清水浸泡1天,捞出放入筐中,沥干水分,放入缸中,用明矾粉2.5斤,姜(汁)2.5斤在锅中腌制1夜。第二天,加清水,大概比药高五寸。春夏秋冬腌制30天,夏秋腌制20天。取出洗净的明矾,然后用清水漂白。冬春漂7天,夏秋漂5天,每天换水,夏秋每天两次,直到无麻为止。经过7天的日晒夜露,用甘草120克炒枳实120克,薄荷12克,川芎10克,青皮15克,* * *煎成半夏,药汁耗尽后,丁香15克,木香15克,豆蔻65438+65438
半夏的其他加工方法
1,生半夏
取原料,去杂质,洗净,晾干。用时间捣碎它。
2.清半夏
半夏洗净,分出大小,用8%明矾溶液浸泡至无干心,口中有轻微刺痛感,洗净,切成厚片,晾干。每100kg半夏,用明矾20kg,水250kg。
3.半夏
取干净半夏,分大小,用水浸泡至内部无干核,取出,另取适量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生石灰制成的石灰溶液中,搅拌均匀,加入浸泡过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保持浸剂pH值在12以上,至断面呈黄色均匀,味微麻。每100kg半夏,15kg甘草,10kg生石灰。
不同半夏的性状
1、半夏:本品为球形,部分略斜,直径l~1.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顶部有凹茎痕,周围有麻状根痕;底部又钝又光滑。质实,切面白,粉末丰富。呼吸轻微,味道刺鼻,舌头刺痛,喉咙刺痛。
2、半夏:本品为球形或碎成不规则颗粒。表面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地脆或硬脆,断面呈黄色或淡黄色,粒状质地稍硬脆。轻微的气息,清淡微甜的口感,舌头略麻的感觉。
3.姜半夏:本品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球状。表面是褐色到棕褐色。硬而脆,横切面黄褐色,常有角质光泽。气息微香,味道清淡,舌头略麻,咀嚼时略粘。
4.清半夏:本品为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切面为浅灰色至灰白色,有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痕迹,部分残余栓子下方呈浅紫红色斑纹。脆,易断,切面稍有角质。轻微的呼吸声,微涩的味道,微麻的舌感。
不同的半夏功效不同,使用时一定要区分清楚。内服一般用炮制后,3 ~ 9g外用适量,研磨或碾碎,用酒敷患处。
半夏,半夏,姜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