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汤治疗贫血
下班后,方希用的是经方,甘草煎汤用得多。之所以常用,是因为效果明显。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炙甘草汤的研究开始深入,相关的理论也越来越多。结合几年前治疗贫血的案例,后来了解到有医生认为炙甘草汤主要是补血的。比如以青、唐荣川为代表的一批医生,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的大剂”,然后一起读了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177条:“伤寒,生脉,心悸,以炙甘草汤为主。”炙甘草方子:“甘草四两(炒),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冬半升(去心),火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碎)。对于九种口味,使用了七升清酒和八升水。先煮三升八味,我去掉。我要一升温的,一天吃三次。一份复脉汤。”
从原文看,炙甘草汤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心律失常等多种看似心脏的疾病。其实仔细解读后发现,炙甘草汤可以治很多病。其实炙甘草汤是5+5的结构,有5味补阳药(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清酒)和5味滋阴养血药(生地、麦冬、阿胶、火麻仁、大枣)。5+5=10,所以这个公式很完美。
先说滋阴养血的药物。此方用生地,又用麦冬、阿胶、火麻仁、大枣,可见是滋阴养血之剂。先说地黄。名医阿别录中称地黄:“补五脏内伤,活血益气”,故方中大量使用地黄,30-100g,配麦冬。我们知道麦冬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滋阴润肺的上品,说是“久服强身,不老不饿”。
我们一般把火麻仁理解为润燥通便,所以很多人在用炙甘草汤的时候会根据患者的大便来使用火麻仁。其实根据一些研究发现,国外有科学报道称,火麻仁具有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功能,所以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它是用来治疗心脏的,所以让火麻仁可用并没有那么重要。阿胶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尤其以其超强的补气血能力而闻名。发现阿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其中一种叫做丝氨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四味药加上大枣,都有强大的补血作用。
那么简单补血就够了。为什么需要预热药?我们知道四物汤里有一个川芎来带动整个方子动起来,不至于百无聊赖,停滞不前。张仲景很机智,好像是滋阴养血的药剂。他利用养阴求阴的原理,加人参、桂枝、生姜、酒,益气助阳。我们知道这个方子最适合于严重的伤寒或慢性疾病,导致阴血衰竭,心血不足,心阳不足,心悸,脉滞的症状。仲景的滋阴养心血、益气助心助阳、复脉之法,对后世有很大启发。今天,人们用此方治疗心律失常、频发早搏、室性早搏,甚至阴血虚、心阳虚引起的两极、三节律,并可随证加减取得良好疗效。所以毫无疑问是用于心脏病的。
让我们谈谈钟芳的清酒吧。钟芳指的是清酒,一般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酿造的米酒。它是在水稻收割后酿造的,开始是浑浊的。第二年春天储存起来应该醇香四溢,现在应该很珍贵了。但是,不能忽视不加酒。很多临床发现,加酒和不加酒还是有区别的。但根据原文,如果将药物浸泡在水和酒的溶液中,再煎煮一定时间,使药物的一些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柯云波说“地黄麦冬有好酒”。另外,生地等大量滋补药有碍肠胃,加酒泡煮可以消除这一弊端。在台湾省的一些制药公司,他们生产炙甘草丸。他们将生地用酒浸泡2天,然后一起熬制药丸。这样减少了一些工序,保证了药物的疗效。
除了治疗贫血、心脏病等疾病,台湾省的中医学者还发现,炙甘草汤简直是熬夜学习的首选。他们认为熬夜会伤阴。吃了炒甘草丸后,他们发现完全可以抵消熬夜带来的不适。甚至睡够了觉吃炒甘草丸打球都比以前好。长时间学习会让你感觉烦躁。吃了炙甘草丸后,你甚至可以阅读六七个小时而不感到烦躁。或许这些好处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但总结起来炙甘草丸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它是一种不暴力但能让你的精神和体力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的药丸,不同于咖啡,咖啡会让你用后感到无力。平稳地支撑着自己的身心力量,没有异常的兴奋,是稳定而持久的。第二个是有人吃了这个药之后,本来吃饱了想睡觉的症状意外缓解了。
由此可见,炙甘草汤除了常规认识的可以治疗心悸、心律失常等常见病外,还有其他作用,在适宜的情况下使用也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