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理论是真的吗?我知道周易算命只是一小部分。我很好奇,也很理解。请进来。
说实话,现代社会几乎没有人会读周易。既然看不懂,你有什么权利批评《周易》?有人说我不是在批判周易,我是在批判气功、算命、巫术等等。你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出自《周易》,是周易理论的具体操作吗?打了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能说和大人没关系呢?
关于《周易》的起源,现代学术界有一种认为它起源于古代石器时代,至今没有找到它的真正源头。普通人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只要知道《周易》在甲骨文的时代早就存在了。那时候人类刚刚学会发明文字,周易已经是系统的理论了。
《周易》存在的意义一般人不知道,但中医起源于《周易》的线索是明确的。可以理解为中医的意义只有周易的百分之几。至于《周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你知道计算机语言的二进制方法和《周易》是一样的就够了。
对于《周易》的其他价值,我们不了解,也不敢评论。但总的感觉是:它深似海,博大精深,恍惚间包容了天地间的一切道理。举个例子:
易经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桂;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卫、申、酉、戌、亥,记历法,有六甲子循环。这种历法有一个现代历法没有的优点,就是六十甲子循环往复,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几千年前和下一次都能记住。然而,在这个神奇的年表中,却有着无限的奥秘。
据统计,自1827年以来,长江* *共发生16次洪水,年份分别为1827、1849、1860、1870、1888。1909, 1917, 1931, 1935, 1945, 1954, 1969.
1887—1827=60
1909—1849=60
1931—1870=61
1945—1887=58
1969—1909=60
1991—1931=60
1996—1935=61
可以说,长江洪水60年一遇的周期非常明显,间隔60年左右的水也有同样的特征,比如1870,1931年,1991年(1998)。而1935和1996两次洪水的时间间隔为61年。这两次洪水都是区域性的,主要发生在荆江两岸,即湖北江汉平原和湖南洞庭湖。
我国一位科学家收集了加州最近200年16次6级以上地震,发现有4次发生在任申年,也有60年的周期,于是预测1992年6月旧金山会发生6.8级以上地震,果然1992年6月28日发生了7.9级强震。
从这两个例子,能不能说明清楚《周易》的价值?中长期天气预报一直是现代科学努力的方向之一。现在即使我们有气象卫星,也不可能做出准确的中长期天气预报,而几千年前的《周易》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1968,湖南很多村民说:“明年是乙酉年。旧乙酉年(公元1849年)有大洪水,前一个乙酉年(公元1909年)也有大洪水。明年将出现60年一遇的洪水周期。”很多地方及时做了准备。果然,1969年,湖南、湖北发生大洪水。
我们这里不想证明《周易》的真实价值,因为根本无法证明,而是想用《周易》来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以上例子基本都超出了现代科学认识的范围,这些文明的成果大部分都找不到脉络,比如周易,中医,经络,针灸等等,这些在人类文明早期就已经存在了。按一般原理,当时的人是不可能发明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承认,在我们这一代文明之前(文字发明之前),地球上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这个文明却在一场巨大的灾难中失传了,那就是洪水。洪水不仅毁灭了海拔1100米以下地球北半部的居民,也淹没了第一代地球人努力学习的高等文明。从山上下来的牧羊人,虽然得到了上一代文明的残余,但也不能原样发展,而这些成果包括了中国古代以周易为中心的一系列文明。“中间文明”的观点是本书的第四个重要假设,是以中国古代文明的成果来解释包括印度文明在内的整个东方文明体系。它是相对于现代“物质文明”而言的。当然,这样的划分只有方法论意义,因为没有这样的划分,我们就无法分析“中介文明”的特征。所以作者申明,我们在这里无意批判任何一种文明,所有的分析都是善意的,是为了更好的让人们知道一个失落的文明的价值。
客观来说,人类已经越来越不重视古文明的意义了。现代科学产生的时候,为了树立权威,我们基本上把古代文明当成迷信。现代科学产生的时候,因为我们太局限于自己发明的方法和理论,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的准绳,所以自觉不自觉地排斥古代文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出现了文化的复兴,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在认识和方法上没有突破,这种复兴完全失去了目标。
如果能进一步推断,其实人类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的了解古代文明。从目前留下的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自从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人类在进入这个文明的时候,一直是非常盲目的。以中国为例,《周易》是古代文明的总纲,但中国人一开始解释《周易》的时候就很困惑。《周易集解》集合了历史上的一些原始认识,但巨大的分歧是有目的的。后来的学者,因为对《易经》的理解不够清晰,从哲学、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文学等方面入手,但越解释越远离《易经》的本质。时至今日,其实我们对《周易》的理解和古代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古代人不懂,我们还是不懂。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我们现有的文明结构是建立在什么论证之上的,也就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看待眼前的世界。
追求对自然的普遍认识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潜意识,积淀了6000年的文明成果。我们发展了一套认识自然的方法和理论。经验告诉我们,这套方法和理论是有效的。它简单明了,直接解决了我们所有的物质需求。6000年来,在这样一套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然而,如果我们问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认识世界的方法和理论是唯一正确的吗?看来结论可能并不容易。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天认识世界的方式只是无数种方式中的一种,也就是说,我们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认识世界。
那么,今天我们如何看待眼前的世界呢?虽然哲学分歧很多,但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我们从“世界是物质的”这个角度看世界,这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有了这个观点,我们积累了6000多年的知识,建立了文明结构。例如,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400个学科,但它们都是以物理为基础的。即使是人文学科,也要遵守物理规律。例如,现代哲学观点是建立在物理学成就的基础上的。当我们用“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来看待自然时,自然会引出很多相关的观点,比如“人定胜天”等等。基于这种观点的文明被称为“物质文明”。
那么,除了“物质文明”的方法,还有其他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方法在哪里呢?我们相信这种方法在人类文明中早已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那是古代文明的方法,要从古代文明认识世界的角度来讨论。
为了方便起见,也为了让萃吉进入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从两种文明中各取出一个主题进行比较。从“物质文明”中选择西医,从东方古文明中选择中医。
西医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的医学,其研究思路和方法仍然离不开现代物理学的范畴。从这个理论和方法出发,西医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物质的东西,就像工业社会的机器一样。所以在治疗思路和方法上,也是采用物质文明改造世界的方法,基本上和修机器一样。如果心脏受损,可以用人工心脏替换。阑尾发炎,可以切除;要治疗肿瘤,你要么用手术刀切除,要么用放射杀死它。这个方法和处理一辆旧自行车或者一台坏了的机床差不多。如果自行车的链条断了,可以接上一节。如果机床的电机坏了,可以换一个新的。
我们承认,随着科技的进步,西医“修”人的水平也在日新月异。让我们想象一下,在100年里,人们可以制造和“克隆”出许多精致的人体器官,如人工心脏、人工肝脏、人工胃等。,以及人工肌肉、骨骼、血管,甚至类似光缆的神经传感系统。到那时,一个人在这些辅助技术下肯定会活得更久。如果他能活到300岁,在这300年里,今天换一个人工心脏,明天换一个人工肝脏,后天换一个人工手臂,后天换一颗人工牙齿...这是什么?他还是人吗?人们一定会发明另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工业怪兽,也许人们会称之为:工业集成人形高级机器。多可怕啊!到那时,我们的社会还叫人类社会吗?
从西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上不难看出,西医的总体思路和现代物质文明是一样的,体现为能量与能量的对抗,物质与物质的交换,病毒无处不在的入侵,这是一种物质与物质的交换方式,各种抗生素就是能量与能量对抗的展示。如果总结西医的指导思想,只有三句话,生存与毁灭,征服与征服,战争与和平。可见,西医关注的是人的物质方面,是纯粹的“物质医学”,体现了当代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
因为西医离我们很近,大家对生活都有很深的感受,在这里就不必多费笔墨了。
中医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世界医学中独树一帜。与西医相反,中国的中医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它从不提倡生存与毁灭,征服与征服,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人体与疾病的关系。
中医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谈疾病,总是离不开气候、季节、周围自然环境等因素。中医意义上的人;并不完全指肉体的人,而是指精神的人,强调思考、忧虑和恐惧。至于喜、惧等内在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苏文居通论》说:“百病由气生,怒由气生,喜由气生,悲由气生,恐由气生,惊由气生,思由气生。”所以有“思伤脾”、“恐悲”、“悲肺”之说。中医藏象五神也指神、神、灵、意、志,指人的情感、思想、观念、心理等精神性的东西。
比如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气”为中心的。中医认为“气”是生命之源,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五运六气是天地之气化,藏象五神是人体之气化。病因病机在于“气”的失衡,治疗在于调理“气”机。而中医所说的“气”,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像是物质的东西,而是像灵魂一样的精神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中医主要是为精神体服务的,方法是协调精神体和身体的关系。
在这个基础理论下,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不是征服和破坏,而是和谐与平衡。它的最高原则不是杀死入侵的病毒,而是在阴阳平衡下转化。所以中医特别注重益气、理气、调气。实则泄之,虚则补之,寒则热,热则寒,阴平阳秘,补其弊。
可见,中医的重点不是人的物质方面,而是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其突出的作用在于沟通物质躯体与人的精神之间的信息,起到中介的作用,所以我们称中医为“中介医学”。
现在,我们来综合分析一下。因为西医体现了物质文明的普遍原理,所以我们称之为“物质医学”;而中医则站在物质身体和精神之间,所以我们称之为“中介医学”。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自然层面上的地位,物质(西医)-(中医-中介)-精神。
如果说“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哲学观导致了西医的产生,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本哲学观是什么?虽然我们还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知道物质结构的人才能发明西医。同样,只有知道物质和精神结构的人才能发明中医。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促进中医产生的理论都比促进西医产生的理论好。
必须看到,中医中介的特征并不是它所独有的,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分支。就像西医代表了物质文明的普遍原理一样,中医中介的特性也代表了其所属文明体系的普遍原理,即东方文明的普遍原理。博士,易经,也就是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纲领,所以整个东方文明也可以称为“中间文明”。其实,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一切以《周易》为中心的文化形态都具有中介的特征。中医是中介,气功是中介,针灸是中介,中草药的原理也是中介,所有道家关于人的理论也是中介。巫术、占卜、相术等是中介理论的具体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