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十三:竹黄
别名:竹、竹、三七、竹节参、竹、竹、竹、竹、竹、蜡梅、菊花。
性味:温;光
归经:肺、肝归经。
功效:化痰止咳,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咳嗽痰多、百日咳、小儿惊风、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白带过多、胃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汤剂,6 ~ 15g;或者泡在酒里。外用适量,泡酒。
禁忌:孕妇禁用。服药期间不要吃萝卜和酸、辣的食物。
描述:鞍呈瘤状,略呈卵圆形或梭形,长1.5 ~ 4厘米,直径1 ~ 2厘米。鞍背凸起,有不规则的横槽,底座凹陷,常有残竹篙。表面呈粉红色,质地细腻。质地疏松,易断,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浅色。气专一,味淡。
产地:四川、安徽、江苏、浙江
竹黄属肺、肝经,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可缓解久咳、痰多、咳嗽困难,临床上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竹黄还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可缓解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屈伸不利,对跌打损伤、胃痛、惊风也有一定疗效。此外,现代医学发现,竹黄中含有的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心血管系统,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健康。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