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痛,中药要用手见效

患者王先生,28岁。最近,天气炎热。晚上,王先生开着空调躺在床上看手机。当时就觉得下肢发冷。王先生也没在意,不知不觉睡着了。

没想到第二天他就觉得恶心。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疼,声音嘶哑,特别怕冷。而且还发烧,体温39.2。这下把王先生吓坏了,他赶紧去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他是感冒,医生给他开了感冒冲剂和抗生素。服用后,患者咽喉痛略有减轻,但仍有发热,怕冷。服用一周后,患者寻求中医治疗。

当时患者咽喉略充血,舌红,苔薄黄,脉细。于是我问病人渴不渴,病人说不渴。我问病人有没有出汗,病人说没有出汗。我说几年前你开着空调睡觉,现在连汗都出不了。你觉得正常吗?病人说不正常。这么热的天他为什么不出汗?我说你睡觉的时候空调温度太低。一方面是寒邪侵入太阳经络,卫气偏寒,束缚紧密,你不出汗。另一方面,寒邪侵入少阴肾经,循经上行,积于咽喉,故不红肿。寒邪凝滞,气血不通,故咽喉肿痛。

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用温散之药,温散太阳和阴虚两经脉的寒邪,于是开出了以下方剂:麻黄、桂枝、杏仁、阿莎丽、桔梗、甘草、淡竹叶、白芍等。结果两种药的疼痛大大减轻,烧退了,有点怕冷,声音也不沙哑了。活动结束,出了一身汗,口渴想喝水,秀出了解寒粉。病人很开心。

咽痛多见于西医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扁桃体周围脓肿。任何刺激咽喉和口腔粘膜的物质都可能引起咽喉痛。包括病毒、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灰尘、香烟、牙齿或牙龈感染有时会影响喉咙。慢性咳嗽、极度干燥的环境、胃食管反流、声音大也会刺激喉咙,声音嘶哑也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中医认为咽痛的病因病机为:咽与食道相遇,引至胃;喉与气管相连,通向肺部。

比如外感风热,使肺系统熏蒸,或热郁于肺胃经,导致咽喉肿痛,属于实热证;如果肾阴未能润喉,虚火上火,也可引起咽喉肿痛,属于阴虚证。若见咽痛、吞咽困难、咳嗽、头痛伴寒热、脉数,则为外感风热;咽干、口渴、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沉,属肺胃实热;咽部微肿,颜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感到疼痛,有微热象,夜间症状较重,为肾阴虚。

咽喉肿痛综合征的治疗以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为原则,以手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穴位可以是厉安全、赤泽、少商、关冲、内庭。

厉安全穴疏通咽喉的气血以治疗症状;赤泽穴是手太阴经合穴,泻肺经实热,意为“实泻子”;少商是太阴肺经的井穴。位于拇指远端的径向侧,距离指甲0.1英寸。穿刺放血能清肺热,是治疗咽喉综合征的要诀。

《针灸大成》中记载,“唐人刺君子史,忽肿肿,大如涨,咽喉不通,水粒不少于3日。真拳针刺三肋,微出血,愈,泻,热。”

点刺少商穴止血的具体操作是:首先医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少商穴周围推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然后用三棱针在两侧刺少商穴,挤出3-5滴血,用脱脂棉球擦拭干净。隔天1次,3次就是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就够了。而内室能泻阳明,降热。此外,用三焦封闭井点,穿刺出血,以加强清肺胃之热,达到消肿清咽之效。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指端尺侧距甲角0.1寸,刺放血方法同少商穴。

虚证的治疗以滋阴降火、滋阴清热为原则;

以足少阴经为主,取穴可为厉安全、大鱼际、太溪、赵海。厉安全穴疏通咽喉气血,治疗症状。太溪是足少阴经的起源地,赵海是足少阴经和银翘经的交点。两条经脉都沿着咽喉运行,可以调节两条经脉的气。大鱼际为手部太阴经,可利咽、清肺热。三穴并用,清虚火,不灼阴道液,适用于阴虚咽痛。

除了按压穴位,还可以用中药泡水,如金银花、菊花、桑叶、薄荷等。

除了一般的治疗,喉咙痛也可以用中药治疗。中医把咽喉痛分为实热证和虚热证两种。

(1)实热证

清热食物可以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要点少商,谷内庭闭,点外感风热者加风池、外关;肺胃实热者,混与鱼际加重。外科针性腹泻。

方邵毅上为太阴手的井穴,刺络放血可清肺热,是治疗咽喉综合征的要穴。赤泽是指手的太阴经清除肺经的实热,意思是“实际上清除了儿子”。合谷、内庭分手足阳明经,两穴可解除阳明郁结。三焦合冲经井穴,针刺出血,健肺健胃清热,消肿清咽。

(2)阴虚证

治滋阴降火,养阴清热。主要是足少阴经的穴位。泰西,要点,照在海鱼身上。如果晚上点热了,就加三阴交,再滑一次。操作太溪,按补海法,大鱼际泻法。

方毅的太溪穴是足少阴经的原始穴位。它是足少阴经和阴桥脉的交汇处。这两个脉在咽喉循环,可以调节两经脉的气。大鱼际是手太阴经的穴位,有利于咽、肺热。三穴并用,虚火清,不灼阴道液。适用于阴虚咽喉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