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你需懂得这些节气养生之道!

端午,中药的节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恶毒的时节,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传播。五月五日更是因为“极阳”而被认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说法称“端午”的名称由“躲午”演化而来,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

正由于端午是这样一个容易生病的时节,催生林林总总端午运用中药的方法,把端午称为“中药的节日”也不为过。

翻阅典籍,会看到端午节还有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这都和端午节与中药渊源有关。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节气养生之道

1. 食疗养生

端午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养分物质消耗较快,体液丢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往往容易出现身体发热、口渴、心烦、胃口低下等症状。 所以要特别注重补充水分,多摄入清淡食物和蔬果,外出注意防晒。

该时期,气候湿热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 插艾条,喝雄黄酒 ,进行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

2.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夏季的养生之道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端午节时值仲夏。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多进行户外活动,中午小憩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疲劳,理顺心情,避免发怒。

3. 运动养生

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每年必办的“赛龙舟活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端午滋味坊

番茄土豆排骨汤

材料: 番茄300克、土豆500克、排骨500克

做法: 先将排骨洗净氽烫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3000ml,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为文火,煮40分钟后,加入番茄,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 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白鲫滚荷包蛋汤

材料: 白鲫鱼500克、鸡蛋3个、生姜3片、胡椒粉适量

做法: 白鲫鱼宰洗干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鸡蛋煎为荷包蛋状,铲起;起油锅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即可。

功效: 祛湿开胃

上汤红苋菜

材料: 红苋菜1斤、瘦肉末若干、高汤1杯、蒜头2个

做法: 红苋菜择洗干净,备用;锅中入油,爆黄大蒜头,炒瘦肉末至变色,倒入高汤煮沸;汤滚后放入苋菜,煮软后,勾琉璃芡,起锅。

功效: 清热健脾、除湿止痢、收敛止血、通利二便。

芹菜拌豆腐

材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调味品适量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 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沃筱蝶:传播中医健康生活,从你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