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迎来反弹。疫苗龙头最近涨了近3倍,却被股东减持了7次。

医药股会不会又变“香”了?

近期在吸入性疫苗再度受关注的催化下,疫苗龙头康希诺迎来强势大涨,尤其是其港股走出大幅上涨走势。165438+10月2日,港股股价涨幅超60%,不到一个月,股价已涨近3倍。

此前,康希诺重启回购,于10月份在11日回购约17010000股a股。回购价格为193.38元-200元/股,* * *花费约3345.09万元。不过,港股方面,近期有部分股东减持。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首创集团(Inc .)于10月3日165438继续减持康希诺生物h股,这是其在过去半年内第七次减持。持股比例由25.11%下降至19.53%,下降了5.58个百分点;持股数量由约33,365,438+0,000股下降至约25,965,438+0,000股,累计减持740万股。尤其是在近期康希诺生物强势反弹后,加大了减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医药股整体呈上升趋势,各路资金也密集布局。数据显示,医药生物指数(申万)自6月65438+10月12以来累计上涨15.03%,成交量明显放大。大部分医药基金的净值也在近期大幅反弹。嘉实金融精选、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物ETF、长生医疗产业、红土创新医疗、长生养老健康产业、北信瑞丰健康生活主题、长生竞争优势、易方达中证港股通医疗健康综合ETF、南方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华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净值涨幅均超过25%。

疫苗领先者在最近几天增长了近两倍。

165438+10月4日,疫苗龙头康希诺又涨了。a股收涨4.08%至258元/股,h股收涨5%至117.6港元/股,最新总市值达440亿元。近期康希诺股价走势强劲,尤其是11.2当天,康希诺a股和h股同时上涨。a股上涨20%,港股上涨63%。港股股价一度达到每股147.5港元,较年内低点1.02高出逾2%。

康希诺此轮股价上涨背后的原因是吸入性疫苗再度获得关注。

9月4日,康希诺发布公告称,其重组吸入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5型)由国家卫健委提出,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作为应急使用的加强剂。10月25日10,上海市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肺炎疫苗(腺病毒5型载体)加强免疫预约登记,26日开始加强免疫。165438+10月1,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称,继上海之后,江苏省十三个城市也部署了新冠肺炎吸入性疫苗。其中,无锡* * * *吸入性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点9个,10月中旬起可在门诊接种,淮安接种点18个。

对于吸入疫苗推广的消息,瑞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吸入型新冠肺炎疫苗未来将成为主流,因为它直接在上呼吸道产生抗体,有望逐步取代注射型疫苗,因为副作用更少,管理流程更简单。允许接种吸入性新冠肺炎疫苗,意味着内地将在短期内重启大规模疫苗接种行动,为未来新冠肺炎逐渐正常化做准备。

此外,康希诺重启回购,进一步提振了股价。

165438+10月1日,康希诺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于165438+10月1日,回购约17010000股a股,回购价格为193.38元-200元。

但也有部分股东开始减持。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TheCapitalGroupCompanies(Inc .)165438+10月3日继续减持康希诺生物h股,这已是近半年来第七次减持。持股比例由25.11%下降至19.53%,下降了5.58个百分点;持股数量由约33,365,438+0,000股下降至约25,965,438+0,000股,累计减持740万股。尤其是在近期康希诺生物强势反弹后,加大了减持力度。

医药股迎来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康希诺,医药股最近也迎来了大反弹。10至12至117期间,医药生物指数(申万)涨幅15.03%,为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最高。

具体到个股水平,从事生物医药低温存储设备行业的北交所上市股票中科美菱同期涨幅为275.87%,从事化学药、中成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华森药业涨幅为143.19%,微电子生理-U、众生药业、荣昌生物、程诺建华-U、海创药业-U

大部分医疗基金净值也在近期大幅反弹。10 6月12以来,全市场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前三只基金主要投资医药行业,其中嘉实互助金融净值增长31.62%,前十大重仓股均为三季度末的医药股。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物ETF和长生医疗行业净值增长分别为29.06%和29.03%。此外,红土创新医疗、长盛养老健康产业、北信瑞丰健康生活主题、长盛竞争优势、易方达中证港股通综合医疗健康ETF、南方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华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净值增长均超过25%。

对于医药股近期反弹的原因,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总监、摩根士丹利健康产业混合基金经理王大鹏分析了三个因素:

政策面上,近期集中采购细则陆续出台,整体设计框架更加科学合理,预期价格降幅也比此前预期更加温和,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集中采购的负面印象。

基本面来看,从前段时间披露的三季报业绩来看,大部分医药公司尤其是头部公司的业绩还是比较稳定的,呈现出边际改善的状态,体现了医药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对整个医药板块构成支撑。

资金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医药生物板块的机构仓位已经达到历史相对低位,因此可以用较少的筹码撬动较大的涨幅。

医药板块已经进入中长期价值区间。

展望后市,王大鹏表示,看好医药板块的核心逻辑没有改变。首先,目前我国正面临巨大的医疗需求释放,行业整体增速仍可期。其次,创新升级和制造业升级一直是医药行业长期发展的主线。此外,医药板块经过长期调整,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性价比突出。目前已经进入布局的长期价值区间。具体到细分赛道,主要看好CXO、医疗器械、疫苗等方向。

“目前,我对医学仍有坚定的信心。在行业基本面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便宜才是硬道理。我不知道该行业何时以及如何迎来催化剂,但目前这是一个相对底部的领域。”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敏源在10结束时告诉中国记者。

万万源分析认为,当前背景下,医药行业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看好具有中长期逻辑的细分赛道,包括:CXO、零售药店、高端设备进口替代、消费医疗和原料药,以及中药。随着需求和客流的恢复,叠加处方的流出,集中度的提高,零售药店发展空间大;受制于医保费用控制,未来两年,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国产高端设备也是布局方向;消费医疗是“消费”与“医疗”并重的优质赛道,如眼科、口腔科等,将受益于疫情后恢复。过去因为疫情防控缺失了一些消费场景,但消费者医疗需求是相对刚性的,未来消费者会弥补。同时,消费医疗客单价高,不受医保控费影响,竞争格局好;近两年上游原料成本上涨,下游需求相对低迷,原料药业绩受损,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原材料具有周期性。从周期性来看,业绩差的时候买入,跟踪上下游两大约束,股价好转的时候也会有反应。

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