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黄岐、秦煌和黄陵的区别。

距骨

黄芪为豆科植物,为常用中药。其主要药理作用为“益气固表”,能“利水”、“养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凡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两虚”、“中气不舒”的情况,均可使用黄芪。平时体质较弱,容易疲劳,经常感觉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往往是“气血不足”。脱肛、子宫下垂的症状常被认为是“中气郁结”。对于有上述症状的人来说,冬天吃点黄芪是有益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在天气变化时容易感冒,中医称之为“表里不一”。黄芪可用于固表。经常服用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感冒。中医有个很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里面有三种药,主药是黄芪,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感冒。

因为人比较虚弱,或者年纪比较大,下肢经常会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定期服用黄芪。患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有水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是常用中药。

所谓“扶毒生肌”,就是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者长时间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每天服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供后人饮茶。用黄芪30克,枸杞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更好。

2、取黄芪50克左右,熬汤后,用煎好的汤煮饭或煮粥,就成了黄芪饭、黄芪粥,也是很有益的。

3.有些人喜欢在烤肉、烤鸡、烤鸭中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芩

黄芩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根性苦寒,经心、肺、胆、大肠、小肠。具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湿热痢疾,胎动不安,血热皮疹。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芩含有黄芩苷和黄芩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皮肤癣菌、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作用。即使是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极为敏感。

黄芩还具有降血压、镇静、利尿、利胆、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此外,对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慢性气管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肾盂肾炎等疾病也有理想的疗效。

黄芩的抗菌效果最好。单用,取黄芩10-20g,水煎有清热、消炎、止血的功效。不宜多服或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