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毒气丸简介
2.总结七味独气丸为方名,记载于《治症候脉》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均含有中成药标准。
3七味毒气丸药典标准3.1名称七味毒气丸
七味毒气丸
3.2处方醋五味子150g,山茱萸(制)200g,茯苓150g,牡丹皮150g,熟地黄400g,山药200g,泽泻150g。
3.3将上述七味药准备好,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每100g粉末,30g炼蜜加适量水制成丸,然后烘干。
3.4性状本品为深棕色蜜丸;气微香,味甘,微酸。
3.5鉴别(1)取本品,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溶于水合氯醛试液;菌丝体无色或淡褐色,直径4 ~ 6微米(茯苓)。薄壁组织灰褐色至暗褐色,细胞大多皱缩,含褐色细胞核(熟地黄)。
(2)取10g。取本品,切碎,加乙醚30毫升,超声65438±05分钟,过滤,蒸发滤液,残渣加乙酸乙酯0.5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取五味子0.5g作为对照药材,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然后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和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分别加入氯仿,制成每65438±0ml含65438±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b)试验,分别取供试品溶液2 μ l、对照药材溶液2μl和上述两种对照药材溶液5μl,点于同一硅胶GF254nm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 ~ 60℃)-甲酸乙酯-甲酸(15: 5: 65438。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图相对应的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熊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65438±0ml含65438±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b),取供试品溶液1μl,与上述[鉴别](2)项下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张用0.5%硼酸溶液配制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丹皮酚对照品,加入丙酮,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b),取[鉴别](2)项下供试品溶液1μl,与上述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9:3: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3.6检查应符合丸剂(药典2010版附录1A)项下的有关规定。
3.7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附录ⅵ D)。
3.7.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5:35)用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6纳米。按五味子醇甲峰计算,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2000。
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切碎,研细,称取约0.5g,精密称定,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 Hz)30min,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连续滤液。
3.7.4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65,438+00μ l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产品。
每65438±0g本品含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C24H32O7)计,不得少于0.30mg
3.8功能与主治:补肾纳气,敛精止遗。用于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尿频。
3.9口服用法用量。9g一次,一天两次。
3.10注意外感引起的咳喘。
3.11规格每片40粒重3g。
3.12存储密封。
3.13版《中国药典》2010版
4七味毒气丸中医部颁标准4.1拼音名称七味毒气丸
4.2标准编号WS3B000980
4.3处方五味子(制)150g山茱萸(制)200g茯苓150g牡丹皮150g熟地黄400g山药200g泽泻150g。
4.4将上述七味药准备好,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每100g粉末,加入30g炼蜜和适量水,泛丸,干燥。
4.5性状本品为深棕色蜜丸;气微香,味甘,微酸。
4.6鉴别(1)取本品,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支块状物无色,溶于水合氯醛;菌丝体无色或淡褐色,直径4 ~ 6 μ m,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细胞核褐色。薄壁细胞呈圆形,有椭圆形凹坑和整合凹坑。
(2)取本品65438±00g,研磨,加乙醚30ml,超声65438±05min,过滤,蒸发滤液,残渣加乙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0。取五味子5g作为对照药材,用同样方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再以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为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65438±0ml含65438±0mg的溶液为对照品。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分别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 ~ 2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点于同一张硅胶GF254nm薄层板上,用石油醚(30 ~ 60℃)、甲酸乙酯(15: 5: 6544)混匀。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图相对应的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熊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65438±0ml含65438±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溶液,并
4.7取第(2)项供试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张用0.5%硼酸溶液配制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6: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0℃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丹皮酚对照品,加入丙酮,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溶液,并
4.8鉴别第(2)项下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9:3: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喷以盐酸酸性5%氯化铁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4.9检查应符合丸剂(附录1A)项下的有关规定。
4.10功能主治:补肾,纳气,止遗精。用于气虚气短,或久咳、遗精、盗汗、尿频等引起的咽干气短。
4.11用法用量:9g一次,一日两次。
4.12注意外感引起的咳喘。
4.13储存密闭防潮。
5.《脉证治》卷5.1中的七路都气丸,定名为七路都气丸。
5.2七味毒气丸别名西毒丸、毒气丸。
5.3由熟地三等分,山萸肉、干山药(微焙)一百二十七元,牡丹皮、茯苓、泽泻(去毛)各一百零二三钱,五味子一百零二枚组成。[1]
5.4药为细粉,蜜为丸,梧桐树为大。[1]
5.5七味毒气丸用法用量:每次服50 ~ 70粒,空腹用淡盐水汤送服或平卧时用温酒送服[1]。
5.6功能:补肾养肺[1]。
5.7主治肾虚、咳喘;还治呃逆遗精[1]。
5.8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