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怎么治疗?

因为湿疹不是病因诊断,所以临床上不能满足于湿疹的诊断,而应仔细询问病史,做相关检查,积极寻找病因和加重因素,力求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皮肤科医生要熟悉内源性湿疹的各种致病因素和外源性湿疹的各种致病物质,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法,尤其是局部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皮肤的屏障功能。即使是炎症轻微的皮炎,皮肤屏障功能也已经被破坏。如果不注意保护皮肤屏障,湿疹往往会加重。如果用辣椒水或辣椒水止痒,或皲裂性湿疹用红外灯理疗,可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皮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皮肤的屏障功能需要数周才能恢复。

(1)全身用药

①抗组胺药:皮肤科常用抗组胺药,但其对湿疹的治疗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明。从机理上讲,这类药物具有抗组胺作用,因此对I型过敏反应引起的组胺介导的皮肤红斑、风团或瘙痒有效,但对非I型过敏反应引起的湿疹皮炎的有效性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由于这些药物具有镇静、嗜睡等多种副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湿疹患者因瘙痒引起的睡眠不良,有利于湿疹的治疗。由于新一代抗组胺药没有嗜睡的副作用,对湿疹的治疗效果似乎更差,但这些假设需要确切的实验来证明。

②皮质类固醇:适用于急性重度湿疹,不适用于慢性湿疹。

③抗菌药物:适用于感染性湿疹和湿疹合并感染。牙周皮炎可以口服四环素或红霉素治疗。

(2)局部治疗

①急性湿疹:急性湿疹有红斑、水肿、丘疹,但无水疱糜烂或渗出者,可用温和的粉剂或洗剂治疗,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也可以直接外用。湿敷,如硼酸水湿敷,应用于皮损已糜烂渗出者。如并发感染,应用利凡诺溶液等抗菌药物湿敷。

②亚急性湿疹:应采用油或膏剂治疗,或直接应用皮质类固醇乳膏。合并感染应使用抗菌软膏或皮质类固醇和抗菌药物的联合制剂。

轻度干燥湿疹可以用润肤剂治疗。很多润肤剂都很有效,比如凡士林,矿物油。这些药物最好在沐浴后立即使用,以防止皮肤中的水分蒸发。当皮肤仍然湿润时,尤其应该使用矿物油。

涂润肤液时,要顺着头发的方向从上往下擦,不要来回擦,否则容易导致毛囊炎。

乳液,如洗手液和乳酸乳液,也常用于缓解轻度皮肤干燥。这些乳液的优点是不油腻,用后舒适。如果皮肤瘙痒明显,也可以用一些外用止痒剂。如果皮炎明显,可以选择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5%多塞平乳膏。

除药物治疗外,改善局部环境,如增加室内湿度、避免频繁洗澡和热水烫伤、穿无刺激性的衣服等,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有原发病,要积极治疗。

手部湿疹患者要注意保护双手。由于手部湿疹的皮肤屏障功能被破坏,微小的刺激也可导致手部皮炎加重或持续。必须注意保护双手,包括洗手时不要使用碱性太强的肥皂,不要使用酒精等非皮肤清洁剂。每天洗手不要太频繁,只要能达到清洁的目的即可。

洗手后立即擦干双手,尤其是手指和手腕之间。如果你的手很干,你应该使用护手油或硅霜。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时,请戴上手套。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手套只对某些物质有保护作用,对其他物质没有保护作用。对橡胶手套中的橡胶乳胶过敏的人,不宜使用橡胶手套。最好在橡胶手套里再套一层棉手套,出汗后立即更换,以减少汗液的刺激。

牙周皮炎应停止含氟激素,改用氢化可的松软膏。

③慢性湿疹:慢性肥厚性皮损以外用皮质类固醇为主,应用时应注意皮损部位及激素的疗效。皮质类固醇可分为四类:低效、中效、高效、强效。面部及皱褶处皮损应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低效激素,湿疹及手足足底角化皮损可使用高效激素制剂。激素的剂型和浓度也影响其疗效。例如,低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是无效的,但在高浓度或有渗透促进剂时,它变得有效。

肥厚性皲裂皮损可先用角质溶解剂,如20%尿素霜,再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夜间包扎可增强治疗效果。

但要注意皮肤萎缩、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慢性湿疹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此时应使用相应的抗菌或抗真菌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二次过敏。

淤滞性皮炎往往对外来药物过敏。最好先做斑贴试验,选择不过敏的外用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应选择低效制剂。除了湿疹皮损的治疗外,还应注意静脉性高血压的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抬高患肢、使用弹性绷带、减少长时间站立等。如有必要,可进行手术或硬化剂注射。患者在床上或晚上睡觉时可以用额外的枕头垫高脚,坐着时要垫高脚,使其高于膝盖。使用弹性绷带时,应该从脚趾开始到膝盖。以上措施可有效改善足部循环,减少静脉高压和瘀血。

治疗溃疡,清创是第一步。注意不要使用双氧水、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清创。这些物质对伤口有毒,会延缓愈合。清创后用凡士林包扎,保持伤口湿润,减少干疤,保护伤口。如果有感染,首先要抗感染。对于长期不愈的溃疡可以进行植皮,但如果不能清除静脉高压,植皮的远期效果并不好。

(3)其他治疗:国外报道PUVA疗法对慢性湿疹,尤其是慢性难治性手部湿疹有一定疗效。据报道,免疫抑制剂或增强剂在严重情况下可有效控制皮肤病变。但由于大多数湿疹病因不明,经常复发,应慎用免疫抑制剂,以免停药后加重。

(4)持续性病例的处理:对于持续性湿疹患者,首先要注意寻找原因。比如治疗后病情发生变化,最初的治疗措施是否还合适?治疗是否加重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患者是否按医嘱治疗?生活环境中还有对患者过敏的物质吗?有没有什么过敏原没有被发现?治疗过程中有没有继发性过敏?有交叉过敏因素吗?有没有继发感染?患者的生活环境是否有利于湿疹的恢复?患者的饮食会加重病情吗?病人有其他疾病吗?合并疾病及其治疗对湿疹有无影响等。最后,是否应该检查湿疹的诊断是否正确?为了更好地控制上述不确定因素,可以让患者住院,以便密切观察其生活和治疗环境,进行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