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鉴别: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区别
五味子又名、惠姬、吴、花椒、、吴韦、刁柳等。,载于唐等主编的《新编本草》?果肉五味酸甜,核硬,都是咸的?故有五味子之名。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五味子和五味子的鉴别。欢迎阅读。
五味子是什么?
五味子为落叶木质藤本,除幼叶背面具柔毛,芽鳞有边缘毛外,无毛。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常有皱纹和片状。叶膜质,宽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3) 5-10 (14)厘米,宽(2) 3-5 (9)厘米;五味子分为五味子属和北五味子属两个属,喜微酸性腐殖土,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首次列入《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的功效在于滋补强壮,药用价值极高。联苯双酯和双环醇片有保肝作用。五味子可分为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北五味子优于北五味子。五味子呈不规则球形或扁圆形,直径5 ~ 8毫米,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油状,果肉柔软,部分表面暗红色或出现?弗罗斯特?。
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区别
五味子是滋补强壮的常用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它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俗称?五味子?,后者习惯说?五味子?。两者都是历史上不同来源的同一种药物采集使用。李时珍说:?今天五味分南北。南方生产商是红色的,北方生产商是黑色的。人们必须使用北方的滋补品。。2000年版药典中,五味子和五味子分别作为两个品种记载。五味子仅指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规定的特征成分为五味子乙素,其含量不得低于0.4%。华中五味子指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总木脂素含量以五味子醇甲计不低于3.0%..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仍有五味子和五味子分不开的情况。
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区别
1,植物形态学
五味子、五味子为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幼枝红棕色;花是单性的,雌雄异株;小浆果呈球形,红色;种子肾形。两者可通过以下特征加以区别:五味子幼叶背面具柔毛;没有肉质花托的4~5(6)雄蕊;室外部的侧向开裂;这些花是乳白色或淡粉色的。而五味子的叶子两边无毛;9~12雄蕊,形成肉质花托;燃烧室侧向开裂;这些花是橙色的。
2.地理分布
五味子和五味子属植物在我国的分布基本以黄河流域为界,五味子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和山东,其中东北是最集中的地区。
南方五子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南,主要分布在华中和西南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
3.生药学特征
五味子:不规则或扁圆形。直径5 ~ 8毫米。表面呈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干瘪油腻;有的表面黑红或者出现?弗罗斯特?。果肉柔软,1~2粒,肾形,表面黄褐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微胀气,有酸味;种子碾碎后,芳香刺鼻,微苦。
华中五味子:球形或扁圆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干燥干瘪,果肉常紧贴种子。种子1~2,肾形,表面褐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微胀气,味道微酸。
4.生药的组织结构
生药学组织结构
五味子和北五味子的果实相似,但种皮中的石细胞和种子下的石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以便鉴别。
五味子种皮表皮细胞为一排石细胞,沿径向伸长,排列紧密有序,长70?m,宽度25~35?m,种皮表皮下的细胞为5~6排石细胞。长方形或棱形,长70~130?m,宽度30~80?m,细胞腔有许多凹坑,石细胞木质化强烈。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呈多边形,壁厚,凹坑不明显。
五味子种皮表皮石细胞为一排长方形,长50?m,20~30m宽?细胞壁外壁无突起,种子表面不光滑;种皮表皮下的石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圆形,长50~120?m,宽50~60m?细胞壁较厚;墙洞和洞很明显。
5、化学成分的差异
关于五味子化学成分的报道很多,已分离出40多种化合物。主要是木脂素类,包括41联苯环辛烯木脂素,2.3二甲基-1.4二芳基丁烷木脂素,1。从华中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果实)中分离出265,438+0个联苯环辛烯木脂素、65,438+0个4-芳基四氢萘木脂素、3个2.3-二甲基-65,438+0.4个二芳基丁烷木脂素、3个四氢呋喃木脂素和65,438+0个三萜。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出9种木脂素,即epigomisin O、tigloylgomisin P、angeloyl gomisin P、五味子素A(五味子素A)、五味子素B(五味子素B)、五味子素D(五味子素E)、五味子脱氧素(五味子素A)、五味子醇(五味子素A)和五味子醇。冷文泉通过比较五味子和五味子的特征峰、保留时间和峰数,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五味子和五味子。周莹等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五味子和不同产地五味子中8种主要木脂素的含量,得出不同产地五味子中8种木脂素的含量非常接近。峰形非常相似,但五味子不同产地的木脂素含量差异很大。可见,产地对五味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很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实现药材的真实性。
6.理化性质
薄层色谱
定性分别取五味子和五味子65438±0g,加入氯仿回流提取,定容至5ml容量瓶中,制成供试品。将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制成的对照溶液点于高效硅胶GF254板上,取石油醚(60 ~ 90℃)-7、乙酸(15:5:1)和石油醚(60 ~ 90℃)6ml的上层溶液,展开8cm,于紫外灯下254nm处观察。结果表明,在薄层色谱图中,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均含有五味子醇甲斑点,五味子含有五味子醇乙斑点,而北五味子没有五味子醇乙斑点。
采用定量薄层扫描法对上述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为0.1%,五味子乙素为0.3%,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高达0.5%,不含五味子乙素。
将五味子和五味子的红外光谱粉碎过筛,1.5g分别用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得到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物。样品用KBr窗镀膜法制备,用红外光谱仪测量。结果表明,两者的光谱轮廓特征非常相似,差异明显,除部分峰的相对强度外,还出现了几个新的吸收峰。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分别用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提取五味子粉末,制备样品溶液。分别测定了紫外的零级、二级导数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五味子和北五味子的极性溶剂提取物具有直观、准确的鉴别特征。非极性溶剂提取物的光谱中,只有荧光发射光谱具有鉴别意义。
7、药理作用的差异
五味子和北五味子的7种主要木脂素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肝降酶作用,五味子的有效成分醇A还具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具有抗精神病作用的特点。从药理镇咳作用的比较,证明五味子确实高于五味子。
8.摘要
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同属五味子科五味子属,在形态上均为木本藤本植物。在民间,华中五味子作为华中五味子的替代品,作为补虚壮药使用。鉴于两种生药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2000年版药典将五味子和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和干燥果实分别记载为五味子和五味子,但其功能和主治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五味子和药典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相同,以五味子甲素为对照,在紫外光(254nm)下观察斑点。由于两者都含有五味子甲素,且肉眼无法分辨其含量的差异,因此无法用该方法区分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红外光谱对于通过指纹区识别官能团和化合物非常重要,但峰的相对强度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用HPLC很容易区分,因为五味子和北五味子的特征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色谱蜂的指纹特征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同一种植物不同产地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同,甚至化学成分组成也不尽相同,因此今后可以通过HPLC对五味子和不同产地五味子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道地药材。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①《本经》:主气,咳逆上气,劳伤虚损,强阴,益于男子精气。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温开水脏、治风、降气、消食、因霍乱转筋、治痰寒、消水肿、恶心、心口胀气、解渴、除烦热、解酒、强筋骨。
4高力:生津止渴。治疗腹泻,补充元气不足,收集消散的气,并扩大瞳孔。
⑤王:治喘、咳、燥、咳,利水平阳。
⑥《本草》:寒性咳嗽,南方五味奇,劳伤,北方五昧最佳。
⑦“本草宣彤”:固精敛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