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黄而粘。喉咙里有痰。有气息。湿热怎么办?

舌苔是正常人舌背上的一层薄而白且湿润的覆盖物,称为舌苔。从脱落的角质化上皮细胞。唾液、细菌、食物残渣和渗出的白细胞。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以及唾液和饮食洗涤,舌表面的物质往往被清除,只露出薄薄的一层白色舌苔。生病时少吃或只吃软食使咀嚼和舌头运动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较薄,均匀分布在舌面,舌面中部和根部略厚。因为舌苔是由胃气产生的,五脏都在胃中赋有气,所以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邪气的性质和疾病的深浅。舌苔的检查包括两部分:苔色和苔质。

苔藓颜色

也就是舌苔的颜色,病理性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和灰黑苔。有时也可出现青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流行和湿温,是湿热郁结的标志)和霉变苔(红中带黑,舌苔黄,常见于中暑或内热郁结时间较长,主湿热病持续时间较长)。

涂层性质

即舌苔的形状和质量可分为:①有无苔。正常舌有薄白苔,是胃气所致。在病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两虚,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去后,有薄白苔起死回生,是邪气退入阳生,胃气逐渐恢复的表现。②苔藓的厚度。透过舌苔可以看出舌苔薄,但看不出舌苔厚。舌苔的厚薄可以衡量善恶的升降和病情的轻重。薄苔治外感表证,也治内伤和气郁。厚苔治痰、湿、郁。舌苔由薄变厚,邪气由表入里,邪旺则病入;舌苔由厚变薄,说明致病因素由内而外到达表面,总比生病好。③润舌苔有助于了解津液的变化。如果舌面湿润,干湿,则为正常舌象,虽有病,津液未伤;肾之湿若滑,谓之滑苔,主控寒湿,或阳虚停水。如果舌头看起来很干,口中没有津液,那就是苔干,多是热盛伤津,阴道失液,或气不能化津液所致。④舌苔油腻。⑤部分舌苔。舌面舌苔分布的变化。舌苔遍布整个舌头。舌苔分布在舌面的前、后、左、右四个部位,称为偏。舌苔的局部分布可以确定病变的位置。整个被膜表现为邪散,多因湿痰阻中焦;舌苔偏向舌的一侧,因为邪在半表半里,或者病在肝胆;苔根厚腻,多为痰浊或胃肠郁结。⑥舌苔剥落。⑦舌苔的消长。舌苔的厚薄和变化也是善恶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变厚,一般提示邪气加重,主病推进;舌苔由厚变薄,说明正气在逐渐恢复,主病在消退。如果舌苔突然增多、减少,多半是病情突变的征兆。8舌苔的真相。辨别真假舌苔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舌苔真假的标准是有没有根。舌苔紧贴舌头表面不易刮下的地方,好像是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就是真苔,也叫根苔。如果苔不是真的,如果是浮在舌面上,就会被刮去,就是假苔,也叫无根苔。在发病初期和中期,根包衣比无根包衣深,发病后期根包衣比无根包衣好。如果舌体表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苔藓,则显得无根,下面又长出一层新的苔藓,这是疾病痊愈的标志。辨别假苔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早晨舌苔饱满,食后苔退去,虽是假苔,但并非无根;如果退后苔少或无苔,则为里虚。二是若有皮毛,有颜色,则刮去,病轻浅;擦干净了,病就轻了。三、厚苔无根,新苔无法在其下生长,是原有的胃气,再加上胃气不足无法蒸发胃液。多为服用感冒药伤阳,或服用热药伤阴所致。【编辑本段】舌苔显示(1)白苔:一般表现为表证、寒证。正常人舌苔薄白润泽。同时,薄而白的苔也意味着病在体表而不在体内。舌苔薄白太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干,表示表热证或感燥邪。舌苔白、厚、干,代表湿、浊、热伤津液。舌苔上覆盖着白色的苔,摸上去并不干燥。称为“粉白衣”,意为瘟疫。皮毛白而干,称为“糙苔”,多见于温病。舌淡,苔白滑,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粘,见于痰湿或湿困脾者体内。舌苔白滑烂,积热于胃腑。如果皮毛如雪花般洁白干燥,则称为“雪花苔”,说明脾寒。舌、口被衣服覆盖,出现霉斑或糜烂斑,是胃气下降,脏气危害。

(2)黄苔:内热证以黄苔为主。如果苔藓薄、黄、厚、干,里面的热量就会充沛,津液就会受损。黄苔干燥多刺,舌质干裂,表现为上火极烈,津液伤重,脏腑大热。舌苔厚腻,多因痰热、食积或湿热所致。舌苔黄滑润,显示阳虚。

(3)灰苔:主内证。皮毛薄滑,多因内抗寒湿,或痰饮。皮毛灰干,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来,说明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是热津不足所致。舌尖苔黑而干,满是心火。涂层黑滑,极为丰富的阳虚阴寒。

最后,我来说说苔藓的知识。舌苔质量是指舌苔的形状和质地。主要观察青苔的厚薄、干枯、腐烂、脱皮、无根、偏。

(1)厚苔和薄苔:

苔藓的厚度是根据底部和底部而定的。透过舌苔可以看到舌苔,称为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说明病情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说明邪气入体,病情由轻转重;如果舌苔由厚转薄,说明病情暴露,病情好转。

(2)湿润和干燥苔藓:

舌苔润滑多种体液,不受体液损害,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乏津液,称为干苔。如果舌苔干黄,则胃热过度,津液受损。舌苔干黑,是极热导致的阴伤。如果舌苔干燥、暗沉、多刺,属于津液枯竭。

(3)烂腻的皮毛:

苔藓颗粒细密,中间厚,边缘薄,容易刮掉,称为油腻苔藓。苔粒大、松、厚,状如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容易刮的叫烂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浊、食积、湿温等。烂苔是胃中消化不良,痰浊生疮的证候。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转热。舌苔厚烂,多因食物积滞于胃肠道。舌苔上覆盖着白色的衣服,称为食糜,表示胃气下降。

(4)剥去苔藓:

舌上原来长满苔藓,如果部分或全部消失,称为剥脱性苔藓。如果苔藓全部脱落,说明胃阴衰竭,极大地伤害了胃气。如果舌苔剥离不完全,剥离处光滑无苔,则称为花剥,说明胃受气阴两伤。如果舌苔不光滑,有类似的新颗粒,称为脱落,说明患者血气不连续。如果舌苔大部分脱落,只剩下一小块,称为鸡心舌,是胃气阴两虚的一种证候。此外,舌苔从有到无,是因为胃中气阴两虚,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到有变薄变白,说明病情在好转。

(5)有根和无根苔藓:

舌苔紧贴在舌表面,刮不掉,称为舌根苔。如果舌苔看起来像是覆盖在舌头表面,就很容易脱落,这就是所谓的无根苔。根苔表明患者有胃气,常见于实证和热证;无根苔说明胃气下降,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苔薄,属于正常苔,说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则刮去,不再生成新苔,说明正气下降。

(6)全部和部分涂层:

舌苔覆盖整个舌头,称为全苔。舌苔只分布在舌头的某一部位,称为部分苔。整个皮毛代表湿痰阻中焦证。如果只是舌尖有苔,那就是病未深入,胃气受伤了。如果舌尖无苔,其余有苔,说明胃肠有滞或痰。舌苔偏左或偏右,说明此病半表半里,肝胆也可能有湿热;舌中心无苔、舌边厚苔、中心薄苔是阴虚、胃气伤或血虚的证候。【编辑本段】舌苔辨病,黑苔辨病。

黑苔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一种严重的疾病,或者过度使用抗生素,也有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造成的。可以将黄连10g的水煎剂敷在黑苔上,每日数次。如果黑苔变短变软,颜色变浅或消失,说明黑苔是口腔卫生不良引起的。否则,我们应该找出原因。

舌苔菱形脱落鉴别疾病

舌面中央有菱形脱皮区,很可能是糖尿病。此时此刻,如果同时出现吃多了、饿了、渴了、消瘦等症状,就更要注意了。

草莓舌病鉴别方法

患者的舌乳头肿大,红肿,看起来像红色的草莓叫草莓舌。这时,如果你伴有高烧,皮肤上出现猩红热密集的细小斑点,你很可能得了猩红热。-在这里吃饭很痛苦。

花剥舌苔辨病

花剥舌苔也叫地图舌苔,表现为舌苔的一部分被剥去,露出红舌质。孩子身上出现这种青苔,往往是体质不好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哮喘、乳癣等过敏性疾病。偏食、不喜欢新鲜蔬菜的孩子,或者营养不良、肠道有寄生虫、经常感冒的孩子,也容易出现脱皮现象。成年人看到的青苔是阴虚血虚的表现;舌前端见花起皮为心阴不足;舌根花剥为肝肾阴虚。

舌脉辨证

舌尖卷起时在舌底可以看到两条脉络,正常人只在舌下隐约显现。如果其直径大于2.7毫米,其长度大于舌尖与舌系带终点连线的五分之三,则认为是病理性的。有时同时可见蓝点或无数小血管丛。它反映的是全身或某个器官的瘀血现象。血液检查中常出现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等指标的异常。【编辑此段】附:舌苔的利与弊如果你经常为舌苔厚腻而烦恼,又饱受口腔口臭之苦,那么你一定会想买一个市面上叫做“舌苔刮子”的小玩意来试试。等一下!先来听听专家对那个小玩意的看法。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华红医生明确表示,舌苔不能随便刮。华医生告诉记者:舌苔是指覆盖在舌表面的一层薄薄的污垢,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医生通过观察舌苔的质地和颜色,可以推断患者脏腑功能的虚实,鉴别消化功能的强弱,反映疾病的深浅和性质。正常人的舌苔应该是薄而白的。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舌苔的厚度就会发生变化。如果舌苔由薄转厚,说明病情由表及里,会伴有消化不良、腹胀、恶心等症状。舌苔腻烂,可能是痰湿或食积在体内。此外,舌苔变得厚腻,也可能是由于病后食欲不振,经常吃软食、流质,降低了舌头的机械摩擦作用,或者是由于发热脱水,唾液分泌减少,清洁作用降低,影响了舌头的自洁效果,使渗出物堆积在舌面。所以一旦舌苔变得厚腻,或者颜色发黑发臭,就要先去医院检查。如果先自己刮,会影响医生的诊断。

经常刮舌苔会刺激味蕾,损伤舌乳头,引起舌根麻木,降低味觉和食欲,进而影响健康。

华医生说,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清洁舌面。包括用特殊的软刷轻轻刷舌面。如果买不到专用的软刷,可以用牙刷,但一定不要用力过猛。也可以用盐水和漱口水漱口,或者用洗牙器冲洗舌根。切记不要用硬板和尖锐的东西刮舌苔。

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检查胃病。

中医讲究看、听、问,重视舌苔的变化。通过对舌象的观察,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胃病的治疗也是如此。舌苔的变化确实能反映脾胃病的一些规律。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观察自己的舌苔,往往会发现一些异常: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脱落。如果一个人的舌苔长期不正常,别人会善意的提醒他:去看看是不是有胃病!其实舌苔的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的规律,尤其是一些脾胃疾病。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头也是有学问的。伸舌时要自然,舌头放松,舌头平展,舌尖略低,嘴巴尽量张大(但不要用力过猛),充分露出舌头。如果舌头伸得太用力,或者舌头紧张、卷缩,就会影响舌头的血液循环,引起舌色的变化或舌的干湿变化。

按顺序看舌头。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侧,最后看舌根。同时看舌体(舌质)的颜色,舌苔的厚度和颜色。

观察舌诊的两个关键点,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的变化。舌体——是什么颜色和形状?胖还是瘦?光荣还是干瘪?动作灵活自如?舌苔厚或薄,湿或干,白,黄或棕。

正常舌象的特征正常舌象可以概括为“舌红苔薄白”六个字,具体来说,舌色淡红明亮,舌质润泽,舌体大小适中,柔软有弹性,舌苔均匀薄白润泽。

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疾病进展,由厚变薄为疾病消退。

胃病患者常见的舌象有: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不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变有点黄,舌尖由淡红色变红色,舌上有齿痕——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停滞,等等;

舌苔由白转黄,舌边发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转褐,或由褐转黑,且干涩少液,舌尖变暗红色——热盛,常伴有大便干燥;

舌苔厚腻,舌面有一层白色粘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尖红痰热;

舌尖绛红,甚至紫红色——痰中带血;

舌红无苔,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剥脱,舌质苍白——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方法,中医可以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的变态舌象

舌苔厚,口气重如果一个人常年舌苔厚,口气重,一般说明肠胃有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以从饮食起居入手。保持规律的生活,感觉舒适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油炸食品,最好不喝酒不抽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的舌苔和气息有望自愈。

舌苔黑而粘。如果只看到这种舌苔异常,舌尖正常微红,没有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病人可能吃了一些有色食物或服用了一些药物。比如,服用“朱莉得乐”会导致皮毛发黑,大便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会出现黑苔。以上情况并非病态,不必紧张。但胃病严重的患者,在观察黑苔时,也要提高警惕。如果舌尖呈绛红色甚至蓝色,说明病情加重,要及时去医院。

有的人舌苔有不规则的“地图样”变化,有的地方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如果有这种舌象的人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那多半是生理变化,不需要治疗。如果你长期有胃病或者其他慢性病,那你以前肯定没见过这样的舌象。如果你有“地图舌”,多半是阴虚的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饮用西洋参茶(每日9克,开水冲泡,勤饮),促进自愈。

有裂纹的人舌面也有很多“裂纹”,大部分没有舌苔,称为“裂舌”。如果没有不适,也是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疗。比如大病后出现舌裂,舌红无苔,有不适感,也属于阴虚,需要药物治疗。

有些舌上有齿痕的人是脂肪,舌体也是脂肪,舌上有齿痕,舌苔薄而白。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就是太胖了。中医理论认为“胖子多痰湿”,胖子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的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不想吃饭,腹胀满,便溏稀,属于痰湿过盛,应配合药物治疗,同时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有些舌红、苔厚、便秘的人,几天大便不明白,口臭、苔厚、舌边红尖、小便黄,属于胃火。胃里充满火热,浊气上冲,熏蒸口腔和舌头,所以口臭,舌苔黄,热伤津液,肠道失和,所以出现大便干燥。此时可以服用大黄、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泻火的中药。在饮食上,应忌酒和辛辣、辛辣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以下三位经胃镜确诊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症状和中医诊断完全不同,当然治疗原则和用药也不同,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偏紫,舌尖有瘀点。

症状:上腹部反复隐痛,恶热恶寒,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舌象:舌苔黄厚,舌根灰黑,舌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局部疼痛,进食后疼痛加重。

诊断:痰热夹瘀于胃。

舌象:舌苔薄、白、淡黄,舌中前部有脱落苔,舌质红,津液少。

症状:上腹部隐痛,无食欲,口干。诊断:胃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