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牡壮骨颗粒的研究

中医认为,儿童发育迟缓与脾肾两虚密切相关。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龙牡壮骨颗粒具有健脾益肾的作用。龙牡壮骨颗粒含有党参、黄芪、麦冬、龟板(醋制)、白术(醋制)、山药、五味子(醋制)、龙骨等15种中药。其中所含的黄芪、党参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NK细胞的功能,延长组织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并具有双向作用。白术因其不仅能帮助脾胃上升,还能健脾消湿之源,被广泛用于治疗胃肠动力障碍。山药、茯苓、大枣、甘草益气健脾,补充后天生化之源;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发汗生津;鸡内金能消积化滞,使以上诸药相辅而不滞,并能促进消化吸收,相辅相成。全方具有补钙壮骨、和胃健脾、益气敛阴、解痉止痛的作用,龙牡荆骨颗粒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因此推测龙牡壮骨颗粒可以影响小儿胃肠动力。

通过尾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阿托品、新斯的明和肾上腺素复制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结果表明,甲氧氯普胺可加速胃排空,阿托品可减慢胃排空,新斯的明可增加小肠推进率,肾上腺素可降低小肠推进率,提示模型成功。本实验以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以营养半固体糊状物为食物。其营养结构更接近动物的日常食物,因此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动物的胃排空情况及药物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龙牡骨颗粒对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和肠推进率无影响,但对胃复安引起的胃排空有加速作用,对阿托品引起的胃排空有减慢作用。新斯的明引起的小肠推进率的升高和肾上腺素引起的小肠推进率的降低是可以逆转的,从量效关系上看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明显。说明本方在胃肠运动功能状态上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符合中医新理论,即中药复方作用于多个靶点,不同于西药单一制剂。作用于单靶点机制,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体现了中药在药理作用上的优势。

除了分泌经典的胃肠激素外,还有胃肠神经肽参与胃肠神经的调节。中医认为脾虚导致身体虚弱。研究发现,胃肠激素的增加或缺乏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的临床表现、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有很多相似之处。

VIP的分泌细胞广泛存在于胃肠道(从食道到直肠),主要存在于黏膜的内分泌细胞和黏膜下的细微神经纤维和肠肌丛。能松弛平滑肌和舒张血管,抑制胃酸分泌,促进HCO-3分泌,刺激胰腺和小肠液的产生。研究表明,VIP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信号分子。它在维持胃粘膜的完整性,增强胃粘膜对损伤的防御能力,促进胃粘膜对损伤的修复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甲氧氯普胺可加速胃排空,降低胃肠组织中的VIP水平。阿托品能减慢胃排空,增加胃肠组织VIP水平;新斯的明可增加小肠推进率,降低胃肠组织中的VIP水平。肾上腺素可降低肠推进比,增加胃肠组织中的VIP水平。龙牧骨颗粒还能逆转各组引起的胃肠组织中VIP水平的变化,且与剂量有关。充分证明龙牡壮骨颗粒具有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体内VIP的合成和释放,调节胃肠平滑肌的收缩,扩张血管,改善胃肠粘膜的血液灌流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