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心菜的药用价值
①植物名称与事实考证:“治呕血。”
2《本草分类》:“化痰止咳。治一切内伤,吐血,气喘,淋证。”
③峨眉药用植物:“治头晕无力,为治痨之要药。”
④《四川中医志》:“滋补强壮,止血止咳。治疗肝脾虚弱、劳损吐血、内伤咯血、肺病咳喘、妇女带下、男子淋证;外敷不明肿毒。”
⑤《四川中医志》:“体虚者及外感发热者慎用。”《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无毒。”
四川中医记载:“入肝脾。”岩白菜根含有熊果苷,因此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含鞣质,故有收敛作用,可用于消化道非感染性炎症和宫颈糜烂。
另据报道,总鞣质含量为65438±09.4%。其试管内浓度为1: 320 ~ 480,对痢疾志贺氏菌有抑制作用。还含有维生素P类物质。大鼠长期口服水提取物可增加毛细血管阻力;长期大剂量口服不引起毒性反应,不影响大鼠的一般状态,也不引起消化道或实质性器官的病变。
根茎含有大约3%的岩白菜素和缩合单宁。全草还含有岩白菜素和熊果苷。1.镇咳作用白菜对小鼠有一定的镇咳作用,根茎300mg/kg的作用与磷酸可待因60mg/kg相当。白菜中含有的岩白菜素也有镇咳作用。
2.抗菌作用:根茎水煎液和乙醇提取物(主要含缩合鞣质和岩白菜素)对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无抗菌作用;对四种痢疾杆菌(弗氏、志贺氏、宋内氏、鲍氏志贺氏)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福氏志贺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试管中白菜提取物浓度为1: 320 ~ 480,对痢疾志贺氏菌有抑制作用。
3.抗炎收敛作用白菜中所含的熊果苷具有抗炎作用,所含的鞣质具有收敛作用,所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道非感染性炎症,也可用于子宫糜烂患者。
4.其他作用:大白菜水提取物长期给大鼠服用,可增加毛细血管阻力。1.细菌性痢疾、非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病症用白菜制成片剂,每次口服1.5 ~3g,每日三次,均有较好疗效。另据报道,卷心菜单独用于治疗腹泻。2.用岩白菜三针汤治疗中、重度慢性气管炎36例,均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止咳、祛痰、消除罗音、防止感染作用显著,但止咳作用较差。
3.用岩白菜素30 ~ 60 mg/ml水溶液治疗肺结核100例。症状改善率80.3%,痰菌阴转率82%,X线胸片有效率72%,空洞有效率67%,血沉恢复率68.65438±0%。40%的患者体重增加3公斤以上。(1)白菜:根茎圆柱形,略扁,略弯,长10 ~ 30cm,直径1 ~ 2cm。表面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而微凸的连结,节间长1 ~ 6 ~ 11 mm,部分节有棕黑色叶基残存,有皱缩条纹和凹或凸的根痕。坚实易碎,易断,断面白色或粉红色,粉状,边缘周围有白色似点状维管束,一侧稍大另一侧较小,部分断面可见部分组织腐烂,多为棕黑色。轻微的呼吸和涩味。
(2)疏螺旋体:除节间长3 ~ 5 ~ 15 mm外,性状与前种相同。(1)大白菜根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根茎背面皮层略宽,维管束较大,外部坚韧。外侧有中柱鞘纤维束和其间的形成层,木质部导管轻度木质化。根茎腹部皮层略窄,维管束较小,外部无中柱鞘纤维束,无肌间形成层。髓很宽。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宽卵圆形,球形,不规则,长3 ~ 25微米,少数52μm,含草酸钙簇,直径20 ~ 85微米,少数65,438+007 μ m:此外还有褐色包裹体。
(2)厚叶岩白菜根和根茎的结构与厚叶岩白菜相同,只是淀粉粒长度为5 ~ 37微米,草酸钙团直径为23 ~ 130微米..(1)取本品粉末65438±0g(40目),加入甲醇65438±00ml,置于水浴中,加热浸泡65438±00分钟,过滤。取65438±0毫升滤液,加入65438±0滴氯化铁试液。溶液是蓝绿色到蓝黑色。(单宁)
(2)薄层色谱样品的制备:取本品粉末65438±0g(40目),加入乙醚65438±00ml,回流65438±00分钟,过滤。取5ml滤液,挥发乙醚,加0.5ml甲醇溶解,取20μl样品..对照品:岩白菜素甲醇溶液(5mg/ml)5μl .吸附剂:硅胶G(青岛)10g,加蒸馏水约60ml,研磨10 ~ 15min,展开,干燥,105℃活化30min。展开剂:氯仿-乙酸乙酯-甲酸(5:4:2),展开距离为17cm。显色剂:紫灯下观察(254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