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的药用价值
石斛(本经)
不同的名称是、金生(经典)、杜兰、石复(别录)、花、钱念润(纲要)、(药物生产的区别)和刁蓝(中国药用植物记录)。
来源为兰科金钗石斛的茎或其各种同源植物。
植物形态①金钗石斛(伊彦本草)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高30 ~ 50 cm。
茎簇生直立,直径1 ~ 1.3厘米,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 ~ 3.5厘米。
叶无柄,近革质,通常3 ~ 5片生于茎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 ~ 12厘米,宽1.5 ~ 2.5厘米,先端钝,斜切,叶脉平行,一般9条,叶鞘紧抱节间,长1.5 ~ 2.7厘米。
总状花序生于茎节,通常有2 ~ 3朵花;苞片膜质,小,卵形;花很大,下垂,直径6 ~ 8厘米;花萼和花瓣白色,末端微红;萼片3,中间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雌蕊基部,近等长,长圆形,长3.5 ~ 4.5厘米,宽1.2 ~ 1.5厘米,顶端尖或钝;花瓣卵圆形或卵圆形,几乎与萼片等长,宽2.1 ~ 2.5厘米。唇瓣生于雌蕊足前,近卵圆形,长4 ~ 4.5厘米,宽3 ~ 3.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有短爪,下部卷起环绕雌蕊,两侧有细毛,基部中央附近有一暗紫色斑点。雌蕊柱高6 ~ 7毫米,足长约65438±02毫米;雄蕊圆锥形,花药2室,长约3毫米,花粉块4个,蜡质。
胶囊
花期为5-6月。
山石或森林树干上的附生植物。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台湾省等地。
此外,各地仍有栽培。
②长瓣石斛与前一种相似,主要区别是该种茎的节间膝弯曲或明显增厚,故整体略呈串珠状;这些花是淡紫色的。
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省等地。
③铁皮石斛,又名霍山石斛。
茎丛生,直立,高5 ~ 30厘米,直径约5毫米,圆柱形,基部略细,绿色,略带紫色;多节,节间长1 ~ 2厘米。
叶很少,生于茎的上半部分,无柄;叶片近卵圆形,卵圆形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5 ~ 7厘米,宽65438±0.5 ~ 2厘米,先端锐尖,斜切,革质;叶鞘膜质,附着在节间,灰色,不洁,干燥后暗灰色。
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上部节上,长6厘米,花2 ~ 5朵;苞片钻形,长约5毫米;花黄绿色、草黄色或淡黄,直径3.5 ~ 4厘米;萼片3,长约19毫米,中央萼片长圆形披针形,两侧萼片长圆形三角形,基部稍向前延伸并与雌蕊足相连,形成一个很短的雌蕊踵;侧花瓣长圆形,几乎与萼片等长,唇瓣长圆形卵形,长约15 mm,宽约9 mm,先端锐尖,中央有许多紫色或棕紫色斑点,两侧卷回包围雌蕊;雌蕊柱高3 ~ 3.5毫米,足长约65438±0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个边缘,花粉块4,稍黄。
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呈三角形。
分布于安徽、浙江、陕西、山西、河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4)细叶石斛,又名铁皮石斛、狼尾草。
很像铁皮石斛。
茎高10 ~ 20cm。
叶长圆形披针形,长2.5 ~ 4厘米,宽7 ~ 10毫米,先端钝;叶鞘不是灰色不干净的。
总状花序有2 ~ 4朵花;花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中央萼片线状披针形,两侧萼片略呈镰刀状;唇瓣黄绿色,中央有1褐色斑点。
分布在浙江、安徽、广西、云南等地;⑤金钗石斛茎直立,高25 ~ 50 cm。
节间长2.5 ~ 3.5厘米;叶鞘附着节间,几乎与节间等长。
总状花序有1 ~ 3朵花,下垂;花淡紫色,直径2 ~ 3厘米;萼片近卵形,一对侧生萼片比中心萼片稍窄,稍呈镰刀形;花瓣长圆形,唇瓣短于两侧花瓣,下陷短船形,内侧具柔毛,顶端有尖角;雌蕊群短,前面有绒毛;花药是深紫色的。
分布在广西和广东。
⑥石斛的茎直立而细,可达60厘米。
叶互生;无柄;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 ~ 8厘米,宽15 ~ 20毫米,顶端渐细。
总状花序短,有1 ~ 6朵花;花白色,直径2.5 ~ 3厘米;中央萼片卵形,长20毫米,宽6毫米,顶端尖锐,侧生一对略斜生的萼片,雌蕊短而囊状;花瓣长圆形,长18毫米,先端锐尖,唇宽卵形,长12毫米,3裂,先端锐尖凹;雌蕊群前面的毛;花丝细,花药有乳突。
分布于福建、广东等地。
⑦铁皮石斛,又名:铜叶石斛。
茎直立,圆柱形,细,高15 ~ 30 cm。
叶线形,长方形,长3 ~ 5厘米,宽8 ~ 12毫米,先端钝或锐尖,斜切。
花白色,开放后变黄,有香味,直径约7厘米,通常在茎上部生1 ~ 2朵花;中央1花萼长圆状披针形,侧部1对萼片披针形;花瓣椭圆形、长圆形,唇瓣狭卵形,基部有亮绿色斑点;雌蕊柱短;雄蕊近圆形,有乳突。
分布在广西和广东。
⑧细茎石斛茎直立,细,高15 ~ 30 cm,直径3 ~ 6 mm,节间长约2.5 cm,部分节产生微小分枝。
叶柄;线形,长4 ~ 8厘米,宽4 ~ 6毫米,顶端钝圆,有斜向的酒窝。
总状花序腋生,1 ~ 2朵花;花下垂变黄;苞片卵球形;花梗总长度为8 ~ 65438±02毫米;萼片和花瓣几乎同形,长方形;唇3裂,基部有1短而宽的爪;雌蕊柱高4 ~ 4.5毫米。
七月开花。
出生在高山上。
分布在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9)洛河石斛,又名小黄草。
茎直立,圆柱形,皮薄,高25 ~ 27厘米,节间长1.3 ~ 2.3厘米。
叶鞘膜质,管状,抱着茎;叶长圆形,长3.5 ~ 6厘米,宽1 ~ 1.5厘米,两端尖。
黄花,无叶茎上部有数朵单生花;中央萼片椭圆形,两侧萼片斜椭圆形;花瓣椭圆形,唇瓣倒卵形,铺展长2厘米,宽1.7厘米,有肉质乳突突起,前缘有不规则锯齿;雌蕊柱高3.5毫米,雌蕊柱长7毫米。
六月开花。
后生在山谷的岩石上。
分布在广西。
⑩铁皮石斛茎圆柱形,高10 ~ 15 cm,直径5 ~ 7 mm,基部略细。
叶无柄,长圆形披针形,长4 ~ 6厘米,宽1.2 ~ 1.8厘米。
花是单生的;浅粉色;苞片小;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近圆柱形,雌蕊囊状;花瓣椭圆形,唇3裂,先端稍凹或近圆形,边缘具流苏,中心有毛;雌蕊柱非常短。
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⑾金钗石斛,又名金钗石斛、黑虎杖。
茎假鳞茎状,纺锤形,高4 ~ 7.5厘米,中径约65438±0.5厘米,通常3节,被黑色长刚毛。
叶2 ~ 4片,长圆形或椭圆形近圆形,长2 ~ 5厘米,宽1 ~ 1.8厘米,先端急尖,头斜凹。
总状花序生在多叶的茎上;花白色,有1 ~ 3朵花,总花梗长1.8 ~ 2厘米;中央萼片卵圆形,两侧萼片近三角形,雌蕊囊状;花瓣椭圆形,唇瓣3裂,中央裂片倒心形,裂片两面近圆形;雌蕊柱高5 ~ 6 mm。
分布在云南。
藏品一年四季都可以挖掘,但入秋后质量较好。
若采收后保存保鲜使用,春秋两季应及时在细沙砾石中栽培,置于潮湿处,勤浇水,保持根部湿润。
冬天要平放在竹篮里,用塑料袋盖好,但要注意空气流通。
干品石斛一般是将新鲜石斛的须根切碎,洗净,晒干或晒干;在广西,先用开水烫一下,然后趁热搓干(或烤),直到干为止。
耳环石斛:加工时,采摘约4厘米长的新鲜石斛,修剪部分须根,洗净晾干,然后放入铁锅内,均匀翻炒至变软,趁热擦掉薄膜叶鞘,放在稍通风的地方,两天后放入细眼铅板内,在离板约一尺处适当小火微热,用手弯成螺旋状或弹簧状,然后晾干。
由于品种和加工方法不同,本品通常分为金钗石斛、金钗石斛、金钗石斛、大叶石斛和鲜石斛等同种。
①金钗石斛是金钗石斛的加工品。
干茎长约20 ~ 45cm,直径约1 ~ 1.5cm,基部圆柱形,中上部扁圆形。茎节略向左右弯曲,表面金黄微绿,有光泽,有纵沟,有明显的褐色节,有时稍膨大,节间长约2.5 ~ 3cm,向上逐渐变短。
体质轻密,易断,横切面呈白色,散有黑斑。
没有气,味苦,嚼起来黏黏的。
最好是长的,金黄色的,致密的,有光泽的。
②铁皮石斛是铁皮石斛、漯河石斛、广东石斛、细茎石斛的加工品。
干茎一般长30厘米以上,直径约3 ~ 5毫米,圆柱形,稍弯曲,表面金黄色、微绿,有光泽,纵向沟深,节明显,节长约2 ~ 3.5厘米。
横切厚的碎片表面呈圆形,边缘有许多角,形成齿轮状,中间散布着类似白色的小点。
无气,味微苦,咀嚼时微黏。
最好是均匀、金黄、致密的。
③金钗石斛是铁皮石斛、漯河石斛、细茎石斛的加工品。
一般干茎长度在30厘米以下,直径约2 ~ 2毫米,多为扭曲盘绕成球状,表面纵向纹理细密,金黄色略绿,有光泽,节间长约1 ~ 1.5厘米,横断面圆形,略呈粉状。
最好是卷曲、致密、金黄色、粉质丰富、嚼起来甜爽、有粘性的。
④耳钉石斛,又名枫斗。
它是由各种石斛属植物的茎经过特殊加工而成。
一个西枫水桶,干茎扭曲成螺旋状或弹簧状;一般有1 ~ 4个螺旋,长约1 ~ 1.5米,直径约3毫米。一端可以看到茎基部和残留的短须根,称为龙头,另一端称为茎尖,称为凤尾。表面黄绿色,纵向纹理细密,有明显或有时不明显的结节。
无气;好吃。
最好是条粗,螺旋线少,挂头,粉多。
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还可分为铁枫斗(铁皮石斛制)、铜枫斗(细茎石斛制)、云南枫斗(金钗石斛制)。
双圆枫斗,如果铁皮、细茎、小梅等石斛茎长于8厘米,不适合加工成西枫斗,就切成5厘米左右的长度,小火晒干,同时拧成一个圆,如钟表。
三节斗,用铁皮石斛茎节切开,晒干时打结。
还有直枫桶、葫芦桶、生川桶、霍光桶等规格和名称。
⑤新鲜金钗石斛茎略扁圆柱形,基部较薄,直径约1 ~ 1.5 cm。表面黄绿色,光滑,有纵棱和明显的节。节上有棕黄色环,节基部被灰色膜质叶鞘包围,约占节间的1/2。
黄草型的新鲜石斛茎呈圆柱形,肉质。
常见的有:铁皮石斛:皮深绿,茎短而壮,粗细均匀,断面略弯;叶片呈瓜子形,较厚,叶鞘紧紧包裹在节间。
咀嚼粘性强,口感清淡。
质量好。
细茎石斛:皮黄绿色,茎细长,叶细长,叶鞘易剥,节直。
嚼起来又粘又轻。
质量差。
三齿石斛:绿皮,茎粗细不均,往往两头细,中间粗,叶长。
苦嚼。
质量略逊一筹。
新鲜的石斛呈绿色或黄绿色,丰满多汁,嚼起来有粘性。
以上石斛品种主要产于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湖北等地。
此外,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陕西、河南等地也有出产。
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含有石斛碱、石斛胺、石斛碱、石斛碱、6-羟基石斛碱、粘液和淀粉。
细茎石斛含有石斛碱、石斛胺和N-甲基石斛碱(季铵盐)。
漯河石斛含有石斛碱。
干品石斛的加工:将干品石斛用水浸泡八成左右,焖煮,去除残根和黑枝,切段,敲掉薄膜,晒干。
鲜石斛:使用时切下,搓去膜状叶鞘,洗净,切段。
《雷公焙论》:用石斛的地方,先去头土,用酒浸泡一夜,在日本和中国都是暴晒晒干,但用酥蒸,慢慢焙干待用。
性味甘淡,微咸,性寒。
①经典:甜美平淡。
②乌普本草:扁鹊:酸。
李当之:冷。
3“不录”:无毒。
4《滇南本草》:性平,味甘。
⑤纲要:味甘,微咸。
⑥“药意”:味苦,性凉。
经络入胃、肺、肾。
①纲要: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
②《雷公炮制药物性质说明》:入胃经、肾经。
3《本草经》:入足阳明少阴,亦始少阴。
④药物含义:入肺、肾、胃。
适应症——石斛有生津益胃、清热养阴的作用。
治疗因发热、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等引起的津液损伤。
①本经:主伤中,能除痹降气,补五脏,弱体质,强阴,久则胃厚。
②“别录”:养精、养五脏、平胃气、生肌、祛肤热、脚膝酸软、肢冷无力、宁心定惊。
③“参参季芳”:若胶囊潮湿,精液少,应加服。
④药性理论:益气清热。
主治:腰脚无力、壮阳、剥皮筋风痹、慢性骨寒、体虚、补肾积精、腰痛、滋肾益气、补益元气。
⑤《日华子本草》:治虚虚弱,强筋骨,温水污,益智,平胃气,祛虚邪。
⑥《本草》:治胃虚热。
⑦《纲要》:治发热自汗,脓肿流脓。
⑧“药意”:治肺气虚久咳。
⑨本草纲目:治梦遗遗精。
⑩《纲要》:清胃,去虚热,生津,代之以茶,开胃健脾。
镇惊治风,可化痰消暑,甘平降气。
⑾《本草返老还童》:和胃气,清胃火,除心渴,治肾经虚热,安神,止盗汗,消暑。
内服用法用量:汤剂(久煎),2 ~ 4元(鲜煎0.5 ~ 1两);熬糊,或者做成丸、散。
宜忌1《本草经注》:陆英使。
喷泉,巴豆。
恐僵蚕,雷丸。
②草药镜:只有胃肾虚热者才使用,虚火不旺者不宜使用。
干燥产品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将新鲜产品储存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以防冻结。
方一:治疗温热疟疾引起的温汗出、风热化火、发热伤津、舌苔发黑:鲜三钱石斛、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鲜生地、麦冬(去心)、人参叶。
用水煎服。
(《时令病论》清热护津法)②治中年病:鲜石斛五元,生石膏四元,天花粉三钱,沙参四元,麦冬两元,玉竹四元,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元,半夏一元五角。
甘蔗三两,煎汤代水。
(药醇祛养胃汤)(3)治眼睛白天视力锐利,黄昏视力昏花,所以什么也看不见。名字叫米草:石斛,淫羊藿,苍术(泡米,切段,焙干)。
论三味,道罗散,每次服三钱毕,可饮空心米混服,然后每日再服。
(石虎散,生肌总录)(4)疗灵水广渐散,昏如雾露。渐渐见空中有黑花,物成二,光久不收。淡绿淡白水的有:芦笋(烤)、人参、茯苓、两味半(炒)、兔丝(泡酒)七块钱。
细粉,蜜丸和桐子。
每次服三五十粒,温酒盐汤。
(“原机揭示微”石斛夜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