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参的药用品种特性
地理分布:生于疏林、山坡灌丛或草丛中。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
采集: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微甜。
主治:滋阴补虚,清热解毒。治疗发烧、头晕、冷水浴、痈肿、口疮和牙病。
①滇南草药:养真阴,调血,清热。解热、利尿、治疗热淋。
②昆明药用植物考察报告:治头晕。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鲜1 ~ 2两)。外用:捣实或研磨。
附加处方
①热淋、阴虚发热的治疗:黑洋参三至五元。用水煎服。
②治疗痈肿:鲜黑参适量。打烂外敷。
③口腔炎、佝偻病的治疗:将黑洋参磨碎,撒在患处。
人名考证
黑玄参(滇南本草)、紫草、白花蛇舌草(云南中草药)、玄参(云南经济植物)。
主题源
石栎科植物
药用部分
长雌蕊斑点草的根。
性味取向
苦,微甘,微寒肺胃经。
功效指示
清热解毒,滋阴补虚。治疗虚瘤、发热、头晕、热淋、痈肿、口疮、牙病。
剂量
内服:煎服,3 ~ 5元(鲜1 ~ 2两)。外用:捣实或研磨。
资源分配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古籍考证
出自《滇南本草》。
相关选择
①热淋、阴虚发热的治疗:黑洋参三至五元。用水煎服。②治疗痈肿:鲜黑参适量。打烂外敷。(3)治口腔炎,除牙痛:末用黑洋参敷患处。(所选方剂为云南中草药)
基准源
云南南部的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