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延胡索
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对的。浓茶中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酒后喝浓茶会增加肾脏负担,造成伤害。而且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和酒精结合产生相加效应。这样不仅不能醒酒,反而会加重醉酒者的痛苦。所以解酒是禁止喝茶的。
误区二:饭后喝茶
如果饭后马上喝茶,因为茶叶中的碱性物质会中和胃酸,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还会加重胃的负担。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会损伤肠胃,影响身体健康。正确的做法是饭后至少半小时喝茶,最好是1小时后。
误区三:喝茶吃药。
有些药物含有生物碱,如阿托品、利血平、麻黄碱、复方胃舒平和中药,如延胡索、黄连等,会与茶叶中的鞣酸发生沉淀,从而降低药效。
误区四:用自来水泡茶。
不同地区的自来水硬度差异很大。在水质较硬的自来水中,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可与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口感以及茶叶的保健效果。相比较而言,用纯净水泡茶效果会更好。
误区五:喝茶影响睡眠。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所以会使人的大脑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同时,咖啡因也是一种利尿剂,大量喝水必然会增加晚上上厕所的次数,影响睡眠。但据消费者反映,喝普洱茶对睡眠影响不大。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普洱的咖啡因少,而是因为其他目前并不清楚的原因。
误区六:把茶和新茶都喝了。
因为茶叶中可能有农药残留,而且第一面冲泡的茶叶中有很多有害物质,所以最好不要喝第一面的茶。鲜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未氧化的多酚类、醛类、醇类物质,对人体胃肠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所以新茶要少喝,避免存放不到半个月的新茶。
误区七:喝茶不顾体质。
茶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非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各种茶都有不同的适合人群。不顾体质喝茶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比如绿茶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对胃有刺激性。肠胃不好的人要少喝绿茶,尤其不能空腹喝,否则可能会出现“醉茶”现象。这类人可以选择暖胃的红茶,或者在茶汤中加入牛奶和红糖。花茶适合女性饮用,尤其是月经前后或更年期的女性。喝花茶可以减少烦躁。铁观音、武夷岩茶等乌龙茶有很好的降血脂、助消化的作用,熬夜时也可以喝,可以提神,缓解疲劳。普洱茶经过发酵过程后,润而腻,适合爱吃肉的人。
误区8:四季都喝同一种茶。
想要用茶养生,就不能一年四季只喝一种茶,要根据季节来选茶。总的来说,大家普遍认为绿茶适合夏天喝。因为绿茶性寒,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冬天宜喝温热的红茶。这种茶味甘,性温,能补阳。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能增强抗寒能力,帮助消化,摆脱油腻。另外,秋季喝乌龙茶比较合适,因为它的茶性适中,不冷不热,有助于消除体内的余热,还具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等作用。春天适合喝花茶(如茉莉花茶)。花茶味甘凉,气味芳香刺鼻,既有利于散发体内寒气,又能促进阳气上升,使人神清气爽。
误区九:喝茶后嚼茶渣。
有些人喝茶后会把茶渣嚼碎,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等营养成分。但考虑到安全性,不推荐这种方法。因为茶渣中还可能含有微量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以及不溶于水的农药。如果吃了茶渣,就会把这些有害物质摄入体内。
误区10:用开水泡茶。
不是每种茶都应该用开水冲泡。一般来说,红茶、黑茶、乌龙茶最好用刚烧开的水,茶叶会更香。绿茶很嫩。如果用开水浸泡,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被破坏,茶汤不仅会变黄,芳香物质也会流失。绿茶以80℃~85℃的水冲泡2~3分钟为宜,最好现喝。不建议趁热喝茶,这样容易烫伤胃黏膜和口腔。把茶放一会儿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