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
步入21世纪,中药药理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各地大力加强规范化药理实验室建设。特别是科技部在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启动了中药药理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专项,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方法和模式,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提高中药研究的整体水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体现了多学科的合作。从数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用现代科技术语阐述中药方剂的传统功效。许多创新的关键技术相继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许多实验室可以在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开展中药药理研究,以及系统的调控。
药理学试验
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的研究,其中潜在的知识为化学结构信息和复方药效学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中药药理研究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1996发表了1100多篇报道。研究以单味中药为研究对象,重点应用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中药药性基础研究和中药临床药理(包括临床药学)研究较过去有明显增加,进一步体现了中药药理学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相对而言,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研究报道较少,研究比较肤浅。从近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理的情况来看,在中医中药学科中,中药药理研究的申请数量明显偏多(约占中药的60%),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肿瘤、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层次较深,很多已经达到基因表达调控的水平。
中药药理研究在单味中药尤其是方剂(传统古方、经验方)的配伍规律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和功效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