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太高怎么降低?
正常的血小板数是每升100到300乘以10的9次方。当血小板计数大于每升300×10的9次方时,则认为是血小板增多症。
如果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略高,且患者无临床症状,可暂时省略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血小板。
如果检测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就要去血液科就诊,找出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临床上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很多。
一、由感染引起,部分细菌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血小板的二次升高。积极抗感染治疗后,血小板可降至正常。
第二,非感染性因素,如恶性肿瘤、血液风湿病、外伤、应激、药物脾切除等,也会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增加。
第三,血液系统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也会引起血小板的增加,常见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第四,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以巨核细胞增殖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的增加可能是由细胞因子驱动的(反应性)机制引起的,或由不依赖于生长因子的克隆性/肿瘤性巨核细胞的过度产生引起的(自发性),如骨髓增生性肿瘤或慢性髓性白血病。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在没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情况下,由于内科或外科条件导致血小板增加,这些条件缓解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指被诊断患有慢性骨髓增生性肿瘤的患者,所述慢性骨髓增生性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有铁母细胞瘤的难治性贫血并伴有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以巨核细胞增殖为主要因素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款待
1.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控制后,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目前,这种疾病没有特效疗法。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小板的数量,预测血栓和出血的发生,减少疾病的进展。治疗计划根据ET患者血栓并发症的风险进行分级。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史的筛查,以及相应的治疗。
除非有禁忌症,所有的ET患者都用阿司匹林治疗。
血栓形成高危组患者接受细胞减灭治疗,治疗药物包括羟基脲、阿那格雷和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