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和中医
的确,钟伟将军的军事天赋极高,说他是领兵打仗的天才也不为过,但同时,钟伟将军的“暴脾气”也是出了名的。2005年抗战剧《亮剑》上映后,很多人猜测剧中主角李云龙的原型是钟伟。虽然剧组否认了这一点,但他们不得不承认剧中李云龙的性格确实和钟伟将军有些相似!
9月27日下午,1955,在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礼堂举行仪式。钟伟被授予少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从勋章的级别可以看出,钟伟的战功主要集中在解放战争时期。
颁奖结束后,钟伟对自己的军衔不满,大喊要把勋章挂在狗尾巴上,并发誓绝不穿少将的军装,也不戴少将的军衔。毛主席的回应耐人寻味。
毛主席说:
一旁的老板朱回应道:
实际上,钟伟的抱怨是可以理解的。当年在东野担任12纵队司令员时,黄永胜也是纵队司令员。后来,钟伟是四野司令,梁兴初也是司令。然而,说到荣誉,黄永胜被任命为将军,梁兴初被任命为中将,钟伟难免不平衡。
当时毛主席也知道钟伟评职称有点低,但毕竟是第一次,还有那么多人评职称。让每个人都满意显然是不现实的。
宋任穷和罗荣桓担心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评职称,他们整天忙着跑来跑去,搜索资料,想尽办法让大家满意。毛主席也知道每个人都不容易,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安慰钟伟。
毛主席不仅亲自任命钟伟为北京军区参谋长,还提高了钟伟的待遇。钟伟自然理解主席的好意,所以他再也不提这件事,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
钟伟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三次不听林将军的话,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后来又为彭挺身而出。结果他被牵连了。彭死前一直念叨着的名字。
钟伟出生于1911湖南平江县甲山村。平江县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先后涌现出60多位将军,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60多位将军中,钟伟是最有名的!
提起钟伟,平江人总是倍感自豪。他们亲切地称钟伟为“勇猛的士兵”,意思是钟伟将军意志坚强,能打仗。
钟伟出生时,中国正处于动荡之中。辛亥革命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革命浪潮迅速波及全国,开启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时代。
1928年,彭、、等革命战士发动了平江起义。枪声响彻平江,惊慌失措的人们纷纷逃到城外。人群中,一名少年逆流而上,匆匆赶往市区。
这个少年就是钟伟。钟伟此行是为了帮助藏在家中的地下党袁克其了解这座城市的情况。这是钟伟第一次听到枪声。
正因为人类害怕,勇气才有意义。当钟伟听到全城的枪声时,他非常害怕。他很清楚,一颗普通的流弹就能夺走自己的生命,但钟伟最终选择了勇敢前行,完成自己的任务。
1928,钟伟加入了中国* * *生产青年团。1930年加入红军和* * *生产党,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钟伟参加红军时只有19岁。虽然他不是最年轻的红军,但他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群体。由于钟伟的文化水平比其他人高,他进入部队后直接去了政治部当宣传员。
虽然官不大,但钟伟比任何人都努力。不久他因工作能力出色而被提拔,先后担任连队、团政委,一路干到72师政治部主任。
钟伟长得很丑,但是他的个性很火爆。他在执行任务时也是雷莫砺锋,而且他的效率极高。他的同志们都这样评价钟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钟伟的身材属于偏瘦干练的类型,长相也比较普通。一般人见到他都不会对他有太深的印象,但只要钟伟一开口说话,他的气势就出来了,胸有成竹,口若悬河。
但也是,这样的人如果不给他派一个同样强势暴力的性格,说话做事水平更高的人来领导他,真的很容易捅出篓子。
1939年,钟伟来到李先念领导的豫鄂独立游击队,钟伟任政委。但因为和支队领导处不来,他甚至一怒之下带着妻儿和警卫班离家出走。钟伟没有考虑这次旅行的费用,一路上都和妻子孩子住在一起。
为了躲避敌人,钟伟一行不得不彻夜不眠,一路从湖北来到苏北,投靠他们的老领导黄克诚和钟伟,他们对黄克诚十分敬重和信任。黄克诚得知前因后果后训斥了钟伟,但他还是收留了家人,让钟伟当了新四军第3师10旅第28团团长。
当时,如果钟伟被李先念收回,后果或大或小。严重的话可能会被李先念当逃兵枪毙。
来到黄克诚之后,钟伟找到了自己的伯乐,他的作战指挥才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攻占苏北高沟时,钟伟打得漂亮,成为攻坚战术的典型,在辽沈战役中达到极致。
当时我军其实并不擅长打攻坚战。高地地形特殊,易守难攻。敌人攻打城内五米高的城墙,城墙下挖了很深的壕沟。敌人利用地形躲在墙后射击。我军严重缺乏重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对敌人束手无策。
此外,敌人还修建了大量的炮塔、碉堡、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四支队警卫连连续三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连长让战士们把办公桌盖好被子,当作移动掩体抵挡敌人的炮火,但还是无济于事。
保安连连长下令准备第四次风暴。钟伟赶紧拦住他说:“光拼是不够的,还得用脑子!”
说是钟伟让士兵撤了下来,召开了紧急会议,根据目前的情况,钟伟决定以坑道作业和炮击为主要攻击手段,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钟伟的战术,也被称为“挖沟接近敌人”,是专门为这场艰苦的战斗而制定的。首先,士兵在城墙下挖隧道,然后放置炸药炸毁城墙。后来这种战术被解放军采用,在很多著名的战役中都有运用,尤其是解放锦州的战役。我军运用这种战术成功地拿下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城市。
在攻克淮阴城的战斗中,钟伟再次大放异彩。淮阴城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易守难攻之地。为了御敌,清同治年间的漕运总督吴唐用石头筑起坚固的城墙,高度可达五米以上,并设置了二十多座堡垒。
日本投降后,淮阴城伪军二十八师依靠坚固的城墙进行抵抗,拒不投降。28师师长潘干臣占据如此有利位置,极为嚣张。为了使城池更难攻破,他下令将四座城门全部建成wèng门,城墙再次加高至8米,并在城墙上设置隐蔽的射击孔。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淮阴城此时固若金汤,基本没有攻破的可能。然而,钟伟就是一个喜欢挑战不可能的人。看着眼前高达八米的城墙,钟伟生出了另一个计划。
既然敌人喜欢爬得更高,那我们就跟他们“较劲”吧。钟伟在城外建了一个比敌人城墙还高的射击场,从高地上给了敌人沉重的一击。
此战之后,钟伟率领的29团一举成名,被称为“清江军”。钟伟被提升为旅长。钟伟跟随黄克诚进入东北没多久,就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5师,师从钟伟。
钟伟一向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他的下属。我在苏北跟日军作战的时候,遇到两个敌塔,一个很快就被击落了,另一个无论如何也打不下来。连长是新调来的,我摸不透钟伟的脾气,不知道怎么继续战斗。
钟伟一句话也没说,就把保安连长叫来,说:“你去告诉他,一个小时后不能打了。快来看他!”
警卫连长赶紧通知他,对新连长说:“快打,打不动就枪毙!”
连长一听,明白了钟伟的风格,立即带着队伍奋勇冲锋。的确,另一座炮塔也被击落。钟伟的部队向来能打胜仗,能打硬仗,但他们的作风也相当“霸道”!
解放战争中,钟伟遇到攻城作战,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会记下很多“被五师攻占”的印章,然后分发给自己的部队。每当一座敌人的城市沦陷,钟伟的士兵就会在他们遇到的物资和食物上贴上封条。
一起参战的兄弟们不服气,去东野总部告状。钟伟总是振振有词地回答:“有印章为证!”任何人对此都无能为力。
后来,有两辆弹药车经过东野总部的钟伟陆军站。当时,钟伟担心弹药,部队缺乏弹药。一看到运弹药的卡车,钟伟赶紧跑过去挥手停下,并直接叫来一个连的士兵。车上的弹药全部卸下,正在坐车的干部一边拦住人一边抱怨:“你叫我怎么回去解释!”
钟伟也担心干部们会尴尬。他给他写了一张收条,笑着对坐车的干部说:“你回去就说我在钟伟收了。都是八路,都是反国民党的,你我算什么!”
我不知道你是否熟悉钟伟的作品。《亮剑》中的李云龙不就是这样一种“霸道”的风格吗?但不得不承认,人家确实打赢了很多仗!
当时,许多人向黄克诚抱怨。黄克诚每次都严厉批评钟伟,但在战场上,钟伟不得不受到重用。钟伟确实有很高的战斗天赋。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钟伟和其他人有点不同。他经常说,“士兵的职责是赢得战斗。出了事,我来负责!”这导致了钟伟在战场上的多次“不服从”,但事实证明,钟伟根据战场即兴做出的战术变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胜利。
1947年“三下江南”战役中,钟伟率部南渡松花江,主要任务是配合一、六纵围剿新国军和新一方面军。
钟伟一路匆匆,到了靠山屯,突然发现西南边的蒋家屯热闹非凡。钟伟立即发现不对劲,派部队侦察,却发现敌人在这里驻扎了两个营。
此时钟伟有作战任务,上级没有命令他打两个营,但钟伟认为这是一个吃敌的好机会。政委立即出面制止他,并谴责钟伟公然违抗上级命令!
政委更顾全大局,认为钟伟应该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即使前面的两个营被我们吃掉,但这很可能会耽误战机,耽误上级交给的任务。钟伟不愿意长时间观察。他认为与其东进,不如在这里打,胜算更大。最后,钟伟生气地说,“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战斗!我要斩首,我要战斗!”
说干就干,钟伟立即包围了敌人。美国发了三封电报让钟伟东移,钟伟都不予理睬。美国知道钟伟留在这里围攻敌人是很不满意的,但钟伟不服从国外的军事命令是可以理解的。■在电报中说:
钟伟包围敌人后,敌人的第87师前来增援,战斗越来越激烈。钟伟直接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换了别人,公然违抗命令,不敢再提这些要求。钟伟是不同的。他知道S一贯坚持,军令如山,极难更改,更何况钟伟连续三次不服从。
但令人惊讶的是,S竟然破例听取了钟伟的建议。钟伟确实有两把刷子。战斗结束后,钟伟歼灭了敌人一个整团,成功地挡住了前来增援的第87师。林彪乘机命令纵1、纵6师西进,一举拿下敌87师,从而取得了“三下江南”战役的胜利。
这一次,钟伟公然违抗命令。虽然打了胜仗,但最多是功过相抵。没想到S通电嘉奖了第五师,还称赞钟伟“战斗的热情和机动性值得提倡和赞扬”。钟伟从此在各个领域都出名了。
钟伟一生屡战屡胜,其中最值得骄傲的是文家台歼灭战,又称“屯公主之战”。钟伟称自己是“一生中最干脆、最漂亮的一仗”
1947 165438+10月,东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各部队行动起来。东北的冬天很冷,赶上大雪好几天。在恶劣的作战条件下,七纵十七师五十七团和二纵六师十七团的部队在文家台遭到敌人袭击,伤亡惨重。
当时敌人的军备武器比我们先进得多,飞机大炮坦克不计其数,与我军形成了明显的差距。许多人建议退走,但钟伟站了出来,主动请战。
明知山有虎,钟伟非常清楚这场战争的风险,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鲁莽之人。钟伟打了这么多年仗,很有经验。他想出了一个在雪地里作战的办法,可以很好的压制敌人,即使敌人有飞机和大炮。
有据可查,钟伟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他要负责,二是大炮必须给足。军委想了很久,最后同意了钟伟的请求。与以往的淮阴战役和高沟战役一样,钟伟这次也召开了战前会议。
钟伟在会议中说:
钟伟在这里使用了2.0版的“挖壕沟关敌”战术,升级到了雪地。除此之外,他还充分利用了火炮的猛烈攻击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己的伤亡。
战斗开始后,士兵们成功地挖战壕进入敌人的前沿阵地,并用大炮轰炸敌人的防御工事。几波冲锋之后,敌人被打得落荒而逃,钟伟率领的战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快。
文家台战役,我军全歼国民党中央主力第一军,也是东野第一次有四个纵队和强大火炮参与的大规模歼灭战,为我军后来的大规模兵团作战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优秀案例。
战斗结束后,战俘被清点了。敌军官乔装成士兵,穿上士兵的衣服,混入士兵中。我军几次审讯,都未能找到“大鱼”。钟伟知道后,命令所有战俘集合逃跑,掉队的都被抓起来审问。果然,掉队的大部分都是军官,包括敌军指挥官陈琳达。
钟伟这一招真是妙而损,国民党军官一向养尊处优,疏于训练,在一起跑步,体能自然不如普通士兵,钟伟这一招真的有效!
文家台之战对嚣张的国民党军队打击很大。在此之前,依靠先进的装备和飞机大炮,国民党军队极其嚣张。文家台战役后,我军节节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战略防御计划。蒋介石大吃一惊,赶紧飞到沈阳督战。
1948年,东野组建第十二纵队,钟伟从师长直接晋升为第十二纵队司令员,从师长直接晋升为司令员,这在钟伟四野是绝无仅有的!
钟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许多跟随钟伟多年的老兵回忆起钟伟,既敬佩又无奈。一位老兵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1959庐山会议后,彭被针对,站出来说话,痛斥在场的人“别有用心”。于是,钟伟被直接带出会议,下放到安徽省农业厅任副厅长。
彭被的勇敢话语深深感动了。直到彭去世,他还念念不忘,念叨着的名字。
1984年6月24日,钟伟病逝于京,享年73岁。
钟伟将军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灵魂是不朽的,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位诚实可爱、能打胜仗、敢打硬仗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