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方药——肝胃百合汤

[组成]柴胡、黄芩、百合、丹参、乌药、川楝子、郁金。

【功效】疏肝理气,清胃活血。

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胃神经官能症属于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血瘀、肝胃郁热。

【方杰】胃主受,腐水谷,喜润燥,恶燥。脾主水谷精微和水湿的运化,喜燥不喜湿。胃气主降,水谷能降;脾主升清,水谷的精微能量可以传递到全身。然而,脾胃的正常功能离不开肝脏的功能。脾胃只有得到肝的舒解,其运动才能正常,功能才能旺盛。肝还能为脾疏精,利胆,助消化,达到舒气的心情。脾、胃、肝在生理上关系密切,一旦发病,都是相互影响的。

肝失疏泄功能时,逆胃抑脾,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和,肝失养时,疏泄功能异常,产生肝病。

这种病的病因可以概括为精神因素和饮食因素。精神因素,如焦虑和愤怒,长期抑郁,损伤肝脏,肝气不适,侵犯胃,胃气失衡,导致胃脘痛。如果持续存在,可能导致肝郁化火,引起胃阴受损,口干口苦,饥而不食;烧胃络并吐血、黑便;长期疼痛伤脉,气滞血瘀,所以疼痛局部化,不肯按压,甚至静脉破溃出血;

清代医家陈修园在谈及治疗胃脘痛的方剂“百合汤”时指出:“久病原是气滞凝血所致,若注入辛热,则疼痛频增”。所以,董建华董老的“肝胃百合汤”,就是基于“百合汤”、“丹参饮”、“小柴胡汤”、“金铃子散”、“倒金木散”的思路。

本病的发生发展,气滞是其重要病机之一,故服用柴胡DC、郁金DC、川楝子DC、乌药DC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乌药虽性温,但不僵燥,能顺胸膈不利之气,与苦寒的川楝子相互作用,抑其弊,扬其利,而不伤气阴。

久病导致络脉不通,气滞血瘀,络损血伤。所以用丹参、姜黄活血通络,祛瘀生新。气滞久则化火,血瘀久则生热。本方还服用黄芩,清肝胃热。久病引起的虚损要补。但温补会滞胃,滋补药会碍脾。故重用百合、丹参益气、调中、生血、养胃阴。

【加减】若胃脘痛为局限性,不肯按压,舌淡或有瘀斑者加桃仁;腹痛见黑便者加蒲黄;便秘加火麻仁或瓜蒌;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津液少,脉数,加沙人参麦冬;或加入生地和瓜蒌;精疲力尽,气短者,加太子参,白术!

【注意事项】本方简淡,集寒热补气血于一炉,兼治肝胃,疗效良好。是不可多得的良方。

注意@亵亵亵亵亵每天分享健康知识,每天分享中医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