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清平市场
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创建于1979,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市场之一。与国内其他中药材市场不同的是,它是唯一一个建立在大都市中心区的中药材市场。
清平市场有一个其他药市没有的特点:市场所在地不产药材,所售药材大部分来自外地。“便利的水陆条件使广州成为通往港澳和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城市,广州自古以来就与港澳和东南亚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南亚华侨众多,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广州迁移过来的,所以中医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深得人心。所以清平中药材市场也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清平中药材市场总监邓介绍。
原本打算面对东南亚的清平市场,如今的辐射已经触动了全国中药材市场的神经。邓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云南瑞丽等地一直是中药材产地,但那些市场也有相当一部分商人来广州进货。“一是因为清平市场的商品齐全,最重要的原因是清平市场在业内口碑好,货真价实,质量好。”
但与此同时,其他中药材市场没有的情况在这里凸显出来。“其实对我们生意影响最大的不是中药材市场的整顿,而是外围市场的地下交易。”10 10月30日,记者走访了清平市场的业主,他们对不法商贩的场外交易深恶痛绝。
据业主介绍,外围市场地下交易的卖方通常是由过去清平市场现场交易的业主演变而来。由于长期经营,他们和一些大客户达成了默契,这类大客户主要是香港和东南亚的商家。“现代通信技术和物流手段使得地下交易非常方便。对方在香港或国外打个电话,货物就会通过汽车和轮船送到交货点。而且中药不是控制流通的商品,进出口岸很方便。”
“地下交易不用向工商局交注册费,也不用向市场交摊位费和管理费,更不用说向税务局交税了。就在附近租个出租屋‘搞定’。所以他们低价抢走了很多生意,而这些生意往往是大规模交易,对我们的正常交易影响最大。”市场中的经营者对外部市场的反应远远超过对市场整顿的反应。
"外围交易占清平市场总成交量的70%左右."清平市场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就此问题,记者走访了广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流通处。流通部副主任陶南平认为,广州毗邻港澳,地理优势明显,是水陆出口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既是清场的原因,也是外围交易的原因。
“从清平市场本身来说,它的面积太小了。随着交易量的发展,清平市场的容量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再加上清平市场本身不是封闭市场,内外界定不清,外围不法商贩鱼龙混杂,就近占道经营。”陶说。
据陶介绍,已经关闭了一个中药材仓储中心,现在仓储业务集中,储存中药材的经营者必须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同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经常配合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清理外围的出租屋,出逃商贩。平时每天有20个人在市场里巡逻。“尽管目前有很大程度的趋同,但地下交易往往会流向南海和黄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