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以治疗梅毒的中药?

几种治疗梅毒的中药

核心提示:梅毒是一种经典的性病。根据医学历史学家的研究,梅毒起源于美国。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梅毒通过水手和士兵在欧洲和亚洲迅速传播。16世纪以前,中国没有梅毒的记载。约1505,梅毒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岭南地区,当时称为“广东疮”、“杨梅疮”,后梅毒传入内地。

梅毒是一种典型的性病。根据医学历史学家的研究,梅毒起源于美国。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梅毒通过水手和士兵在欧洲和亚洲迅速传播。16世纪以前,中国没有梅毒的记载。约1505,梅毒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岭南地区,当时称为“广东疮”、“杨梅疮”,后梅毒传入内地。古人陈思成所著《真菌性溃疡秘录》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梅毒专著,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梅毒的流行情况。梅毒最早是在公元16世纪由葡萄牙人带到中国的。古称柳病、杨梅疮、霉疮、秽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一度消灭了梅毒。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梅毒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早在我国古代,医家就对梅毒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刻的认识,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为梅毒的治疗做出了贡献。青霉素的出现使梅毒的治疗成为特效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中草药配合治疗,会对缓解病情,增强患者体质,促进恢复起到辅助作用。下面是几个有效的中药药方。

1.肝经湿热型:淫疫毒邪合外感湿热,浸于肝经,注阴脏腑,阻滞气机,湿热疫毒邪凝成,产生疥疮(硬下疳)、横痈。主要症状为外生殖器及肛门出现红肿或硬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坚硬,胁痛,纳差,尿腻,便秘,舌苔黄腻,脉数。治疗肝经湿热要明确。处方为龙胆泻肝汤:木通、车前草、生地、土茯苓各65438±05g,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各65438±00g,甘草5g。

2.气滞痰阻型:淫疫药物沿肝经倾泻而下,凝集于阴器,气血不通,痰瘀互结。主要症状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淋巴结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胸闷,口苦,舌红,脉数。多见于梅毒第一期。治疗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黄羲丸的配方为:牛黄0.3克,麝香0.1克,乳香9克,没药9克,金银花10克,皂角和穿山甲10克。

3.正能量邪虚型:淫邪、疫毒蕴结、横崩、气血久损、正能量不足以养邪。主要症状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肿大淋巴结溃烂,口长时间不闭,有时有臭脓,面色黄黄华少,精神倦怠,舌淡白,脉弱,见于梅毒淋巴结肿大合并感染一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的方剂为托里消毒粉:熟地黄、黄芪、金银花、土茯苓各65438±05g,人参、川芎、当归、白芍、白芷、白术、桔梗、皂角各65438±00g,甘草5g。

4.风热型;病程长,防御系统表里失固,风邪乘虚而入,风热相争,使热困于内,风热郁于肤,成杨梅疮。见于二期梅毒疹。主要症状为胸、腰、腹、四肢、面、颈部出现鲜红色皮疹或斑块,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苔干、脉数等,应治以解表里、清热解毒。处方防风童生散:防风、齐静、麻黄、大黄、芒硝、黄芩、连翘、栀子、当归、川芎、白芍、白术、桔梗各65438±00g,滑石、石膏各65438±05g,甘草5g。

5.湿热蕴结型:淫疫外感湿热。邪郁内,气滞外,邪郁皮肤,用于杨梅疮。见于二期梅毒疹。主要症状为红白杨梅疹,胸、腹、腰、四肢、面颈部有杨梅痘或杨梅斑,腹胀纳差,大便溏泄,口渴,苔白腻,脉儒或滑。治疗要清热解毒,利湿。土茯苓合剂的配方:土茯苓、金银花各65438±05g,威灵仙、白鲜皮各65438±00g,苍耳子、甘草各5g。

6.风毒蕴结型:疫毒日积月累,沉于骨髓,由内而外散发,风邪郁于肌肤,处处成毒。见于三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筋骨疼痛,昼轻夜重,周身肿胀,虚脱前色暗红,虚脱后黄水泛酸败,口渴心烦,舌质红,苔黄,脉数,宜祛风清热解毒。搜风解毒汤的处方为:土茯苓、薏苡仁、木通各65438±05g,金银花、防风、木瓜、白鲜皮、皂角、当归各65438±00g,人参、甘草各5g。

7.脾虚困湿型:素体脾虚湿盛,淫疫毒久存,由内而外毒于杨梅。在三期梅毒中发现。主要症状是小如豌豆,大如核桃的毒肿,颜色为褐色,无压痛。溃烂后,口难闭,伤口凹陷,境界整齐,腐肉腐烂,筋骨疼痛,胸不饥,便溏少食,四肢困倦,苔黄,脉儒。宜健脾渗湿,清热解毒。沈凌白术粉土茯苓合剂的配方:土茯苓、金银花、威灵仙、白鲜皮各65438±05g,白术、山药、莲子、砂仁、桔梗各65438±00g,苍耳子6g,人参、甘草5g。

8.气血两虚:杨梅有毒溃烂,化脓失血。见于三期梅毒。主要症状为中毒性溃疡表面肉芽苍白,脓液稀薄,长期停滞,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细。治疗宜补益气血。八珍汤处方修改为:熟地黄、茯苓、当归各65438±05g,白芍、川芎、生姜、大枣各65438±00g,人参、甘草各5g。

9、子女遗留型:胎儿先天受父母遗精影响(胎儿梅毒)。主要症状为消瘦,皮肤干燥,看起来像个老人,嘴角有明亮的斑块和水泡,臀部皮肤脱皮溃烂,鼻孔肿胀,脓血流涕,呼吸和吸奶困难,膝盖和脚踝肿胀,或鼻骨塌陷。治疗参照以上类型辨证论治,或用茯苓合剂(见上)调人黄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