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神经性皮炎简介

神经性皮炎是这种疾病的名称。它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为特征。属于中医“顽癣”范畴。该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衡有关。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的皮肤病,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中医称之为“牛皮藓”、“颈疮”,因易发于颈部,形似牛颈圈皮肤,厚而结实而得名。比如《正宗外科学》说:“牛皮癣像牛项圈的皮,顽固而结实,又像朽木。”临床表现为苔癣,皮肤粗糙,瘙痒剧烈,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常年不愈,愈后易复发。多发生于颈、肘、骶骨等部位,以皮肤瘙痒、苔藓化为特征。根据皮损范围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种。该病常为慢性,易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其病因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衡有关。现代西医一般采用镇静药或抗组胺药、X线照射、封闭疗法,但大多无法治愈。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上称为“干癣”、“牛皮癣”、“颈疮”,因其顽固易发,又称为“顽癣”。《论病因》说:“名曰‘服领疮,如癣’,生于颈上,痒。领子一刷就成了剧。云是擦领而成,故名“服领疮。”《外科正宗顽癣》也说:“牛皮癣如牛颈之皮,顽固而结实,又似朽木。”“都是风湿疮引起的。如果长期治愈,会像癣一样痒。不治好,就跟后面。“临床上历代医家以凉血清、祛风、养血润燥、健脾渗湿为主,配合外治。一些医学书籍如《儒林外史》、《本草纲目》等也记载了针灸治疗顽癣的方法。

现代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报道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原始文献多采用60年代的针灸疗法和外治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多采用内服结合外治的方法。关于皮肤针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有很多报道。20世纪70年代,一些新的穴位疗法,如头针、穴位注射和水冲洗等,用于治疗该病,提高了临床疗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在临床上取得巨大进展外,还开展了防治神经性皮炎的实验研究。例如,神经性皮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显示,这类患者大多表现为边缘性异常脑电图和轻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率为62.2%,远高于正常对照组(27.4%)。有人探讨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疗法,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对本病患者进行说服教育,避免复发,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之一。测定了一组神经性皮炎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浆亮氨酸脑啡肽样物质的含量。发现针刺治疗后血浆LEKIS明显高于针刺治疗前(P < 0.01),而药物治疗患者血浆LEKIS无明显变化。据统计,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一般在90%左右。

具体可参考百科词条:神经性皮炎[最后修改于2065 438+05/6/24 14:49:28 * * * 9009]。以下结果自动匹配,不排除无关内容。请自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