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疲劳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金华清肝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2)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
(2-1)清肺排毒汤和清肺排毒颗粒
适用范围: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适用于轻、普通、重症患者,在危重患者治疗中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基本方: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 ~ 30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
服用方法:中药饮片,水煎。每日一次,早晚各一次,饭后40分钟,温服,三次为一疗程。
有条件的话,每次服药后可以喝半碗米汤,舌燥、津液不足者可以多喝一碗。(注意:如患者无发热,石膏用量要小,如患者有发热或高热可加大石膏用量)。如果症状改善但未治愈,则进行第二个疗程。如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疾病,可在第二疗程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待症状消失后停药。
清肺排毒颗粒服用方法: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2次。疗程为3-6天。
(2-2)灯
①寒湿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咳嗽、咳痰、胸闷、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粘稠。舌质淡、胖,有齿痕或淡红,苔白、厚或腻,脉湿或滑。
推荐处方:寒湿流行方
基本方: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
服用方法:每日1剂量,600ml煎服,分三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饭前服用。
寒湿流行方也适用于普通患者。
②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轻度恶寒,乏力,头重身倦,肌肉酸痛,咯痰干涩,咽痛,口干且无多饮之欲,或伴有胸闷,厌食,便溏或大便粘稠。舌红,苔白,厚腻或细黄,脉滑或潮。
推荐处方:槟榔10g、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连翘15g、青蒿65438+。
服用方法:每日1剂量,煎服4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中成药:金华清肝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金华清肝颗粒用开水冲服,1 ~ 2袋一次,一日三次。疗程为5-7天。
连花清瘟颗粒口服。一次1袋,一天三次。疗程为7 ~ 10天。
连花清瘟胶囊口服。一次吃四片,一天三次。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舒菲、脾俞。针刺方法:一次选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3)普通类型
①湿毒郁肺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少痰,或痰黄、气短、腹胀、便秘。舌质暗红,舌质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或弦。
推荐方药:宣肺败毒方基础方:麻黄6g、炒苦杏仁15g、石膏30g、薏苡仁30g、麸炒白术10g、广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马鞭草30g、芦根30g、皂角刺。
服用方法:每日1剂量,煎服4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
服用方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两次。疗程7 ~ 14天,或遵医嘱。
②寒湿阻肺证的临床表现:低热、低热,或不发热,干咳、痰少、乏力、胸闷、胀满,或恶心、便溏。舌淡或淡红,苔白或腻,脉湿。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
服用方法:每日1剂量,煎服4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1次。
③疫毒燥证的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肌肉酸痛、流涕、干咳、咽痛、喉痒、口干、咽干、便秘、舌淡、津液少、苔薄白或干、脉紧。
推荐方药:宣肺润燥解毒方基础方:麻黄6g、杏仁10g、柴胡12g、沙参15g、麦冬15g、玄参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
服用方法:每日1剂量,煎服4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中成药:金华清肝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金华清肝颗粒用开水冲服,1 ~ 2袋一次,一日三次。疗程为5-7天。
连花清瘟颗粒口服。一次1袋,一天三次。疗程为7 ~ 10天。
连花清瘟胶囊口服。一次吃四片,一天三次。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嘴、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针刺方法:一次选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4)恢复期
①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气短、乏力、纳差、恶心、饱胀、便溏、稀便的不适。舌质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下),甘草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量,煎服4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1次。
②气阴两虚的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多汗、纳差、低热或中度发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弱。
推荐处方:北沙参10g、麦冬15g、西洋参6g、五味子6g、石膏15g、竹叶10g、桑叶10g、芦根15g、丹参15g、甘草6g。
服用方法:每日1剂量,煎服400ml,分两次服用,早晚各1次。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穴。针刺方法:选取上述穴位,针刺补虚止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艾灸穴位:大椎、舒菲、脾俞、孔嘴,每次40分钟,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