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配伍

白术

东子:

白术之长:白术和茯苓是对症下药,对喝水引起的小便不利,头痛。白术、茯苓、桂枝是治疗头晕的对症良药。白术、附子、桂枝是治疗关节痛的对症药物。白术和泽泻是治疗慢性苦味眩晕的正确药物。手术分白术和苍术。白术用量大导致排便,白术导致排便。

白术气短:白术性温,大量使用易引起炎症。

蓝莲花:白术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要根据其配伍来考虑。白术合茯苓是张仲景治疗饮水最常用的药对。从条文来看,它们的出现有以下规律。一是排尿不利;第二,内心充实;第三,更渴;把这三个症状放在一起看,疾病的本质是水和饮料停留在心下区。心下部分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胃。水停留在这里,无法进入小肠被吸收到血液中,导致体内缺水,导致小便少,口渴。喝大量的水并不解渴,甚至肚子不满足被迫吐出来。水只能停在胃里,不能停在膀胱里。然而,大多数主要的排尿问题是脱水症状,而不是膀胱或尿道症状。所以白术合茯苓是用心止水。古人认为白术有“生津”的功效。其实是白术促进胃肠液吸收到血液中,缓解身体缺水的结果。不同于人参、麦冬、生地、沙参等滋阴药物。后者多以胃肠道内保留干燥无水的液体为基础,对胃肠道的吸收功能没有太大障碍。此外,白术与黄芪合用主要用于治疗出汗和肿胀。《神农本草经》中说,白术主“止汗”,黄芪证也是发汗消肿所致,两者配伍是合力之所在。白术配伍麻黄、附子也能治疗肿胀,但伴有疼痛。麻黄治疗的药物多为肾病水肿,是促进肾脏排泄的药物。

白术也是治疗头晕的重要药物。请看“近效方”中的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五苓散、桂枝芍药牧之汤、真武汤、舒妇汤。后世治头晕的方子,常与白术配伍,如半夏白术天麻汤。《钱进方》中有治疗眩晕的方剂,其中也含有白术。古人认为头晕与「水汽上涌」有关「水汽」住在哪里?最常见的部分是心下。张仲景的“心下”指的是今天的“肚子”。“心下有水汽”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胃里积液太多”。需要注意的是,“心下有水汽”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病机词汇,而是医生真正检测到有更多的水和液体停留在胃里。这种腹部综合症是胃里的振动声。那么,发生在上部的“头晕”和存在于中部的心下水汽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古代的解释是“水汽冲上来”。但“水汽上涌”只是一个哲学和宏观的推理。它的本质是什么?作者认为白术所指的眩晕应与胃源性眩晕有关。其机制可能是胃潴留液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脑血液流变学紊乱,影响脑供血。当然,不能否认白术治疗美尼尔氏症、低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眩晕。白术常与附子、茯苓、防风同用,治眩晕。

希望成为一名好医生。古代儒家经典对《伤寒论》中白术用白术还是白术,芍药用芍药还是芍药争论不休。甚至有学者拿出各种资料,试图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方面来区分仲景的用途,但并无定论。

近代著名经方《胡西术胡老》主张将白术全部改为白术。当初看胡老的讲座,我也相信白术比白术好。后来开始了解《伤寒论》原文,发现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

其实只要熟悉《伤寒论》原文,这个争论早就在经书里说清楚了。

首先对于“术”,仲景原文“八月九日,伤寒,风湿,身痛,不能侧旋,不吐不渴,脉弱涩,以桂枝附子汤为主。如果人大便硬,小便利己,就去贾贵白术汤。”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仲景的手术是可以治疗硬便的。白术在临床上如果用一两次以上,可以治疗便秘,但是白术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可以看出白术在仲景中的运用。

关于“芍药”,经书上有“脉促胸满,除芍药”的结论。临床上,芍药是收敛的,也是发散的。只有芍药会加重胸闷症状,而芍药则相反,能使胸部变宽,可见仲景用芍药。

所以,我觉得林毅的改正没有错。

......

白树粉末

注:《金匮要略》:见《外台》。

原文:怀孕和胎儿,白树粉是主要的。

原方:白术、川芎、川椒、三分(去汗)牡蛎(体重不足)

右四味散,酒一元,日三次,夜一次。但痛,加牡丹;毒心伤身,加倍可怜;如果你心烦意乱,呕吐疼痛,你不能吃或喝。加细辛一两片,半夏20片。服用后,用醋糖浆服用。如果呕吐,用醋糖浆送服;如果不懂,就用麦汁送服;饭后口渴者,以大麦粥服之。虽然病治好了,但是不要放过。

......

麻黄贾珠汤

原文:湿身烦痛,但以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注意不要上火。《金匮要略》:痉湿辨证论治(下)

原方:麻黄、桂枝、去皮甘草、烤杏仁、去皮尖70个、白术、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取诸药,煮二升半,去我,以温服服八次,微盖如汗。

注意:七十颗杏仁约30克。

......

天雄散

原文:没有证书。

原方: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右四味,杵为散,撒半元毕,每日三次,不知,略增之。

......

泽泻方

......

泽泻汤

原文:心下有酒,其人头晕。以泽泻汤为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证合治》第十二讲

原文:泽泻、白术、白术。

对口味,取两升水,煮沸一升,不同温度服用。

注意:

经方循证信息表达:1。苍术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燥湿药,但燥湿一词除了中医理论和药理之外,并无客观依据。从这个实验来看,是的!

一、苍术可引起颌下腺腺泡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口干症状,饮水量增加。

Ii苍术可使血清中cAMP/cGMP、Na+-K+-ATPase含量增加,人体会进入亢奋状态。

三?苍术引起肾脏水通道蛋白-2减少,降低肾脏对水的重吸收,显著增加尿量和血液粘度。

这些变化可能是中医“燥”理论的代表性生物学基础。

2.苍术的主要干燥部位为挥发油,故麸炒苍术可降燥,其机理除与挥发油总含量降低有关外,还与挥发油中干成分的转化有关。

经典方剂的循证信息表达:古代医书普遍将白术和白术称为两种功效相近的药物,虽然对二者功效的区别有一定的认识:“白术用于健脾,白术用于运脾”。但是,白术是否用于虚证,白术是否用于实证,在具体的应用环境(患者和方剂)中还缺乏事实依据。

柴苓汤是日本自身免疫相关习惯性流产患者的首选药物,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成功案例(我们将在即将出版的《黄煌经典方剂用户手册》第四版中整理出版)。《丹溪心法》中记载的柴苓汤成分为:柴胡、半夏(浸泡七次)、黄芩、人参、甘草、白术、猪苓、茯苓、泽泻、肉桂。两杯水三片姜,煎至一杯,温服。《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推荐处方为:柴胡20g、黄芩10g、姜半夏10g、生晒参5g、生甘草5g、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桂枝15g、泽泻20g、干姜10g、红枣20g。用800毫升水熬制400毫升汤,温服2 ~ 3次。服药后避风,避免吃生冷的东西,比如喝热水让自己微微出汗,这样比较好。中国医生使用柴苓汤时,多使用白术。日本的柴苓汤有两种,分别是茅苍术(Tsumura公司)和白术(Kracie公司),本文称之为白术和白术。过去日本对习惯性流产的研究使用苍术方药。

这项研究是这样做的:

研究人员纳入了52名免疫相关习惯性流产患者(显示抗核抗体(ANA)或抗心磷脂抗体(ACLA)阳性,认为很有可能是上述自身免疫因素导致胎儿被母亲排斥,从而导致习惯性流产)。先用白术,超过两个月自身抗体不下降,视为无效。经过两周的洗脱期,2月观察疗效。

研究者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疗效统计,发现苍术方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降低部分患者的自身抗体滴度,使其成功受孕分娩。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白术作为“抢救疗法”的有效率非常高,甚至高于一线白术,也就是说只有将白术改为白术才能显著提高疗效。(具体数字见上表)

苍术方下调IgG,苍术方下调IgM。建议根据自身抗体的特点选择中药方剂。

虽然本研究用药完全没有考虑辨证,但研究结束后,对白术和白术的有效病例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白术的消化道不良和虚证更为明显。或许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两点来鉴别白术和白术。

综上所述,通过柴苓汤白术与白术不同方剂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实践,发现白术的疗效可能优于白术,尤其是对于消化不良、虚证、ACLA-IgM异常的患者。

东子:他患有头晕,主诉头晕,问诊时运动时和运动时都头晕,或运动时症状轻,休息时症状重。白术的比例大于泽泻,效果更好。

......

茯苓泽泻汤

原文:恶心呕吐口渴,想喝水的,以茯苓泽泻汤为主。((外台)云:治口渴反胃,有麦一升)。《金匮要略》提要:呕吐排毒致病第十七证。

原方:茯苓、泽泻、甘草、桂枝、白术、生姜。

对六味,用一桶水,煮三升,再煮两升半升泽泻,每日八次。

注意:

东子:茯苓泽泻汤是指泽泻汤合茯苓甘草汤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增茯苓、生姜,减泽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