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赣药业:“药中茅台”名副其实吗?
自2013首发IPO申请以来,李赣药业终于在上个月获批上市。
李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是一家从事胰岛素及相关产品生产的高科技生物制药公司。李赣药业的“甘”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甘忠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是通化东宝董事长李义奎。两人都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
65438-0998,通化东宝、通化安泰科、甘忠如等人成立李赣药业。通化东宝当时是李赣药业的实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达465,438+0.50%。2011,通化东宝将其持有的李赣药业股份全部转让给明华创新等外部股东,从此分道扬镳。如今,董事长甘忠如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直接持有公司44,46%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一、胰岛素龙头企业
根据发展历程和技术水平,胰岛素药物可分为三大类:动物源性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和重组胰岛素类似物。
李赣药业的主营业务是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和注射剂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
招股书显示,公司有三个主要产品,包括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常”)、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苏”)和精制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
其中,“昌林岫”属于长效重组胰岛素类似物;“苏秀林”属于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25R”属于于中效胰岛素。分别于2005年、2007年、2014年上市。
目前,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中,使用最多的是中度胰岛素,约占胰岛素市场销售额的65%,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分别占15%和20%。
由于进入市场较晚,长效胰岛素仅占15%,但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未来必将取代中效胰岛素的地位。
相比于每天2~3次的中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每天1次的长效胰岛素不仅可以让患者的血糖全天保持稳定,还减少了频繁注射的麻烦,自然更受患者欢迎。
第一,市场份额全球第二。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4.62亿人,平均11成年人。同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6亿,占世界患者总数的20%以上。
然而,作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中国只有约2%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药物治疗,远低于美国的30%。而且人均治疗费用也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事实上,在国内胰岛素市场上,使用最多的仍然是重组人胰岛素,动物源性胰岛素由于价格低廉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重组胰岛素类似物由于价格相对较高,进入市场较晚,仍处于上升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重组胰岛素类似物的销售额占全球胰岛素市场的80%以上。
由于胰岛素市场的行业壁垒较高,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全球市场基本被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三家跨国公司垄断。在国内,以李赣药业的明星产品甘精胰岛素为例,赛诺菲的市场份额最高,其次是李赣药业,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从2017年的18.43%上升到2017年的24.16%。
目前,胰岛素市场的天花板还远未达到,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增量空间。相信在未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国产药物的肯定,李赣药业有望在国内大有作为。
第一,高毛利高增长
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5438+67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26%和24.98%。
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9.7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4.38+0.23亿元,同比增长26.0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41.04%。
产品方面,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常)2019年销售额为25.4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7.91%;上年同期占比高达94.74%,下降原因为公司新产品京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销量增加,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常)单支价格下降。
可以看出,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常)是公司近年来的主要收入来源,远高于其他产品的销售收入。可以说这次注入支撑了整个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昌”2019年的毛利率高达93%,几乎与贵州茅台持平。正因为这款产品被称为“药中茅台”,超高的毛利率才体现了这款产品的市场地位。
如招股书所示,公司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为了改善产品结构,降低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公司需要不断开发和生产新的重组胰岛素类似物。
此外,笔者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6.25、3.94、3.53,呈逐年下降趋势。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降低,意味着企业在产业链中不处于强势地位。对此,招股书称,受医药行业两票制政策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影响,医院回款周期延长,经销商资金压力加大,使得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一. R&D风险
除了上面提到的单一产品风险,公司在招股书中还提到了其他风险,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变化风险、药品降价风险、税收优惠政策不可持续风险和专利失效风险。
根据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除李赣制药外,珠海联邦制药和通化东宝也获得了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注册批文。除了令人垂涎的国际制药公司,越来越多的国内竞争者也将争夺一杯羹。
面对竞争对手的崛起,李赣药业能否确保利润的可持续性?
作为一家高科技生物制药公司,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盈利依赖于创新,而创新需要R&D投资作为支撑。
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R&D投资分别为180万、3.5亿为4100万,呈逐年增加趋势。在整个医药行业的R&D投资不高的背景下,这个数额已经相当不错了。相比之下,通化东宝2019的R&D投资只有7800万。
高R&D投入有助于行业壁垒的构建,从而缓解竞争加剧和药品降价的风险。
李赣医药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但税收优惠有效期为2017起三年,即2020年结束。
另外,“含有分子内伴侣样序列的嵌合蛋白及其在胰岛素生产中的应用”(专利号:ZL98813941,3)专利已于08年3月318日到期。如果这项专利保护的技术被公司的竞争对手使用,也会增加公司的竞争压力。
5.人事变动只是为了减持?
上市不到一个月,公司股价刚刚迎来13连板,市值一举突破百亿。
正当一切欣欣向荣的时候,公司却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公告:总经理甘忠如、副总经理王大美、财务总监宁集体辞职。
公告显示,公司副总裁杜凯接替甘忠如先生担任总经理;孙成先生接任公司首席财务官。
孙成于2019年7月入职李赣医药,但公开信息显示,其于2018年至2020年任职于北京阳光海天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也就是说孙成当时只是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未真正为李赣医药工作。
结合2019年8月原财务总监的辞职,宁从那时到现在都是财务总监的“替补队员”。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高管集体辞职是一个不利的信号,辞职减持套现是有可能的,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也可能只是公司正常的人事变动。
根据公司公告,三人仍在公司工作。考虑到持股最多的甘中如先生今年已经72岁,此时退休也无可厚非;而王大美* * *女士持股0.41%;宁不持有公司股份,公司高管辞职属于正常人事变动。
总结:目前李赣医药二级市场市值超过800亿元,估值1.66倍,已远超a股医药研发龙头恒瑞医药。不管好不好,估值都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