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有飞蛇引起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民间俗称“皮蛇”或“飞蛇”,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潜伏在脊椎的神经节中,伺机而动。一旦宿主因为熬夜、压力、过度劳累,或者疾病等原因免疫力下降,病毒就会沿着神经跑到皮肤上,然后发病,引发带状疱疹。年龄越大的人得带状疱疹,越容易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必须治疗。
台南市立医院神经科医师邱绿安博士表示,年纪越大的人,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可能性越大。(供图/台南市立医院)台南市立医院神经内科邱路燕医生表示,感染水痘病毒的人会长出水痘,病毒并没有完全消失,隐藏在神经节内。免疫力下降时会诱发带状疱疹,其波及范围以颈胸神经和面三叉神经皮肤最为常见,且多为单侧,双侧带状疱疹少见。疱疹会沿着易发区的神经节生长,胸、腰、掌、单侧肢体、面部都有可能。
如果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现象在皮疹或水疱消失后持续1至3个月以上,确实会让患者感到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往往将其描述为一种类似电击、刀割、针刺、火烧的异常感觉,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睡眠质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否会发展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往往取决于临床严重程度和年龄。一般来说,不到2%的60岁以下的患者可能会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0至69岁的人为6.9%;然而,18.5%的70岁以上患者患有这种神经痛。年龄越大的人得带状疱疹,越容易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邱律安医生表示,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的药物有抗癫痫药(神经抑制素、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阿片类镇痛药、局麻药(利多卡因)贴剂、辣椒素贴剂等。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上述药物后,约30-60%的患者疼痛可得到缓解。如果单一药物无效,临床医生可能会使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各种药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选择药物,如何调整剂量,可能出现哪些副作用,都需要医患双方充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