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简介
2英文参考Morinda offcinalis How[朗道汉英词典]
兰道汉英词典
巴戟天[湘雅医学词典]
巴戟天[湘雅医学词典]
巴戟天[湘雅医学词典]
巴戟天[中药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巴戟天[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3概述巴戟天是中药的名称,出自《神农本草经》【1】。它是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称巴戟天(La)(中药术语(2004))
5 .英文名称巴戟天(中药术语(2004))
6.巴戟天,八仔,鸡肠风,兔肠的别名[1]。
7来源和产地茜草科植物辣木的根[1]。福建广东广西等地[1]。
8性味辛甘,微温[1]。入肝肾经【1】。
9主要功能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除湿[1]。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宫寒,风寒湿痹[1]。
巴戟天是眼科常用的补阳药,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壮骨、温经止泪的功效。可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视物不清、云移、寒泪等。它与肉苁蓉、菟丝子和枸杞子配伍。
10巴戟天用法用量:4.5 ~ 9g【1】。
1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茜草素及其1甲醚、单丙烯、β谷甾醇、维生素C等。[1].
1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的功效[1]。
13巴戟天药典标准13.1命名为巴戟天。
巴吉田
巴戟天
13.2来源本品为巴戟天的干燥根ojj:icina lis How:icin alishaw(茜草科)。一年四季都可以挖,洗,去须根,晒干到六七成,轻轻打,晒干。
13.3特征本品呈扁圆形,稍有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5 ~ 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深灰色,有纵向纹和横向裂纹,部分皮部分横向断裂露出木材;坚韧,皮厚,呈紫色或淡紫色,易从木材上剥落;木质坚硬,黄褐色或黄白色,直径1 ~ 5 mm,气微,味甘,微涩。
13.4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一系列细胞。栓剂内层外的单组或多组石细胞呈环状间断排列;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针状晶束,呈切线排列。韧皮部宽,内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状晶束,轴向排列。形成层很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 ~ 3个一起散布,呈放射状排列,直径65438±005 μm;木质纤维较发达;木笋的线宽为1 ~ 3行细胞;偶尔可见非木质化的木质薄壁细胞群。
淡紫色或略带紫色的棕色。石细胞淡黄色,圆形、方形、长方形、长或不规则,有的一端尖,直径21 ~ 96微米,壁厚39μm,有的层状明显,有明显的坑槽,有的较大,略厚。草酸钙针状结晶多成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针状结晶长度为184 μ m,具边缘孔的导管淡黄色,直径为105μm,边缘孔细小。纤维管胞长,纺锤形,边缘有较大的纹孔,纹孔呈斜狭缝状或与人字形、十字交叉。
(2)取本品粉末2.0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65438±0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65438±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取巴戟天对照药材2.5g,用同样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吸取上述两种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单羧酸(8: 2: 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置紫外灯下(254nm)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3.5检查13.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5.0%(附录ⅸ H第一法)。
13.5.2总灰分不得超过6.0%(附录ⅸ k)。
13.6浸出物应采用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5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3.7的含量(附录VI D)。
13.7.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3: 97)用作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根据奈奎斯特糖峰,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2000。
13.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纳氏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流动相,制成每毫升含0.2毫克的溶液。
13.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0.5g(过3号筛),精密称定,置于带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动相50ml,称定,沸水浴加热30min,放冷,再次称定,用流动相补足失重,摇匀,放置,取上清液,滤过,取滤液。
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对照溶液65438±00μl和30μl,供试品溶液65438±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法两点法的对数方程计算。
该产品含有不少于2.0%的乳酸链球菌素(C24H4202),以干燥产品计算。
13.8巴戟天饮片13.8.1炮制13.8.1巴戟天去杂。
13.8.1.1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与药材相同。
13.8.1.2 Barload肉,巴戟天洗净,按蒸法(附录二D)蒸透,趁热取出木芯,切成段,晾干。
该产品呈扁平圆柱形短节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灰黄色或深灰色,有纵向条纹和横向裂纹。切开的皮厚,呈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甜微涩。
一样的药材。
13.8.1.3盐巴戟天取出巴戟天,按盐蒸法(附录二D)蒸透,趁热取出木芯,切成段,晾干。
该产品呈扁平圆柱形短节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灰黄色或深灰色,有纵向条纹和横向裂纹。切开的皮厚,呈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甘、咸、微涩。
13.8.1.3.1鉴别(断面和微粉除外)与药材相同。
13.8.1.3.2检查(水分)与药材相同。
13.8.1.3.3浸出物和含量的测定与药材相同。
13.8.1.4巴戟天的制备取甘草,捣碎,加水煎煮,去渣,加入洗净的巴戟天,拌匀,按烹调方法(附录二D)煮熟,趁热去木芯,切段,晾干。
每100kg巴戟天,用6kg甘草。
该产品呈扁平圆柱形短节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灰黄色或深灰色,有纵、横裂纹。切开的皮厚,呈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甜微涩。
13.8.1.4.1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与药材相同。
13.8.2性味与归经味甘、辛、微温。归肾经和肝经。
13.8.3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除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寒不孕、月经不调、脘腹冷痛、风湿关节痛、筋骨无力等症。
13.8.4用法用量3 ~ 10g。
13.8.5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霉变和虫蛀。
13.9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