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图谱:火麻仁图谱
拼写:火麻仁
英文名:麻果
来源:是桑科大麻的种仁。它的叶子形状像火焰,所以它因其药用种子仁而得名。
功效:润燥、润肠、通淋、活血。
主治: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疖。
性味归经:甘、平。①经典:“甜而平。”②《乌普本草》:“神怡,气伯:辛;雷公和扁鹊:无毒。”3《唐本草》:“寒。”(4)食疗本草:“微寒。”
入脾、胃、大肠经。①本草汤:“入足太阴、手阳明经。”②药物含义:“入肺、大肠。”3《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3 ~ 5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捣打或油画。
药物禁忌症:①本草笔记:“恐牡蛎、白薇、恶茯苓。”②饮食习惯本草学:“食多伤血管,顺精气,女子食多有发疾。”3《本草从新》:“肠滑尤忌。”
药物配伍:配乌梅仁,润燥止泻;配瓜蒌,润肠通便;与杏仁一起,它滋润和平滑肠道。
其他名称:火麻仁(本经)、火麻仁(伤寒论)、火麻仁(本草笔记集)、火麻仁(药性理论)、白火仁(千金史鸷)、冬火麻仁(医家心镜)、火麻仁(新版本草)、火麻仁。
处方名称:火麻仁、火麻仁、火麻仁、生火麻仁、炒火麻仁、冬火麻仁、火麻仁。
方中的火麻仁、火麻仁、火麻仁均指生火麻仁,是将原药除去杂质,使之破碎的原料药。
炒大麻子也叫炒大麻子。为了清洗火麻仁,用文火炒至微黄。还有补虚的作用。
商品名称:大麻籽,大麻籽。种子饱满、干燥、洁白、干净、无杂质。
药用部位:该植物的根(麻根)、茎皮纤维(麻皮)、叶(麻叶)、雄花枝(麻花)、雌幼果穗(麻根)也入药。请准备详细的文章。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材的采集与贮藏:秋冬果实成熟时,切全株,晒干,铺果,去杂质。
拉丁名称:火麻仁原植物大麻。
加工方法:去除杂质和残壳,取干净的果仁。
考证:出自《每日本草》,神农本草经。
原药材鉴别:干果扁圆形,长4 ~ 5 mm,直径3 ~ 4 mm,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黄色,细白色、褐色或黑色花纹,两面有1条浅色梭形线。一端钝尖,另一端有圆形凹点,果柄脱落。外果皮薄,内果皮脆。绿色的种皮往往附着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薄;两片子叶,厚而油;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最好是黄的,无皮的,饱满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浙江等地。显微鉴别:粉末:深棕色。①外果皮石细胞表面周围壁呈深波状弯曲,部分分枝呈星形,直径15 ~ 55μ m,壁厚4 ~ 10μ m,有细坑,部分含黄褐色物质;横截面切向延伸,细胞边界不清晰。②内果皮石细胞淡黄色或黄褐色,横切面呈网格状,径向72 ~ 216微米,切向约50 μ m,细胞边界不明显,径向壁厚,近内壁较薄。解离后多圆锥状突起或短枝,内外壁略扁或深波状,坑细,坑纹明显。俯视呈圆形或多边形,竖壁较厚,波浪弯曲较深,孔、槽较细;从底部看,壁厚,深波状弯曲,有细孔和沟槽;当从底部观察时,垂直外围壁更厚,并且单元腔更大。③网状果皮细胞直径为7 ~ 11微米,壁薄,呈波状曲线。④果皮皱缩的薄壁细胞中存在草酸钙簇晶,直径5~65438±05 μm..此外,还有种皮表皮细胞和子叶细胞。这种产品最好是全谷物和乳状果仁。
中药化学成分:火麻仁含脂肪油30%左右。新榨出来的油是绿黄色的,时间长了变成棕黄色;碘值为140 ~ 170(通常为150 ~ 166),属于干性油。油脂的饱和脂肪酸为4.5 ~ 9.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约为12%,亚油酸为53%,亚麻酸为25%。油中含有一些大麻酚。还含有植酸钙镁(植酸钙镁),比叶、茎、芽中多。种仁含量可达65438±0%。种子含有葫芦巴碱和dl-异亮氨酸甜菜碱。还含有30%左右的脂肪油,是干性油。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8% ~ 13.8%,亚油酸含量为43% ~ 58%,亚麻酸含量为14% ~ 27%。此外,它还含有麻仁酶和蛋白质。
中药化学鉴别:薄层色谱法:取本品粉末2g,加氯仿65438±00ml,回流提取65438±05min,滤过,滤液浓缩至约65438±0ml供试品,以亚油酸氯仿溶液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快速硅胶h-cmc板上,以苯-乙酸乙酯(8:2)展开,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