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总是麻木?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补益气血缓解焦虑。
杨,女,42岁,2007年10月27日就诊。
主诉:双手麻木,经常因麻木而夜醒;同时患有肠易激综合征,每日大便次数1次,基本成形,含难消化食物残渣,腹痛,舌红,苔薄,脉细。
治疗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补阳还五汤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治疗手麻: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红花、桃仁、元胡、淫羊藿、鸡血藤;
另一方面,健脾消食的产品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茯苓、山药、葛根、炮姜、车前子、马齿苋、神曲、麦芽、鸡内金、焦山楂。这个处方由七剂药物组成。
二次诊断(65438+2月28日):服药后手麻减轻一半以上,大便正常,于是停药2周。今天,我抱怨偏头痛,喉咙痛,舌红,舌苔薄,脉搏细。除去山药、葛根、炮姜、车前子、马齿苋、神曲、鸡内金和焦山楂,加入金银花,晒干,分7剂服用。
第三次诊断(2008年6月5438+10月22日):服药后手麻持续减轻,偏头痛、咽痛停止。但是,停药十天之后,最近早上又感觉右手手指麻了。紧张时,大便一天两次,成形,含难消化物质,腹痛,偶有泛酸,舌红,苔薄,脉细。
治疗还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温经通络,活血止痛:黄芪、桂枝、白芍、大枣、生姜、甘草、当归、延胡索、淫羊藿;另一方面,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方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防风、白术、茯苓、神曲、麦芽,以上两种药物给予14剂量。
第四次诊断(2月12):手指麻木有很大改善,大便基本正常。患者反映原来月经量少,呈暗红色,但服药后月经量增多,颜色鲜红,偏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除去延胡索和防风,加入赤芍和鸡内金,14剂量。
五诊(3月18):手有点麻。
抛开肠易激综合征不谈,手麻由于临床表现较少,很难辨证治疗。在此期间,患者的证型无明显变化。
首诊用补阳还五汤,三诊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结果令人满意。
补阳还五汤具有益气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中风后遗症引起的偏瘫;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补益气血、温经通痹的作用,主治血痹。
虽然两个药方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毕竟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不同。前者归类为活血化瘀,后者归类为温经散寒。
由此可见,在“同病异治”方面,如果疾病相同但证型不同,则另当别论。如果病同证,尤其是同一患者同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或药方,往往可以因医而异;即使是同一患者同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或处方,也可以根据诊疗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即使是在同一位医生身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处方和药物导致相同的目标。
这固然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但从理论上讲,在方药中众多“同病异治”的有效方法中,只有一种是最好的,或者说是最经济的。如果已经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一定会选择它。
所以有时候打着“同病异治”的幌子,其实可能掩盖了我们的无知。这就需要现代中医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仅仅满足于理论上“同病异治”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西医也有“同病异治”的医疗实践。
参考数据
[1]吴银根。手麻对同一疾病的不同治疗作用[N]。上海中医杂志,2009-10-02(011)。
专家介绍:
吴银根,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
主要以中医呼吸内科为主,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慢性咳嗽、肺心病、肿瘤术后调理、人体寒性虚寒、肺肾两虚证调理、内科疑难杂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的方案。创"咳喘络"和"止喘胶囊"分别用于治疗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以补肾益气、通络软坚为主,在控制症状、辅助激素撤药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