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药应该怎么煎服?

请记住,不能用搪瓷锅熬制中药,因为搪瓷锅在熬制药物的过程中也会析出化学物质,所以最好用砂锅或药锅熬制中药。一般中药店都有卖药罐的,不贵的10多块钱一个,杂货铺也会卖。但是有的朋友会发现药锅刚开始煮就漏了。为什么?原来是泥渣做的锅有些裂缝。传统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前,在锅里煮一些玉米粉,然后锅里的裂缝就会被堵住。如果用砂锅熬药,记住,一开始不要用大火,不然砂锅会裂。先用小火,等整个砂锅热了再适当加大火力。在煎药之前,你需要将药物浸泡在水中半个小时左右,这样有效成分就更多了。否则煮好后要再检查一遍。很多药(比如茯苓)还是干的,当然浪费了。煎药的时候一定要先注意看有没有医嘱先煎。中药中,生龙骨、生牡蛎、龟板、鳖甲、磁石、石膏等一些有效成分比较难煎,需要先煎。一般药店都会给你单包,所以你需要在药锅里熬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吃其他药。中医中的特殊药物,如乌头,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的毒性成分是乌头碱,这种毒性成分在水煮一个小时左右就被破坏了。所以大家要记住,附子一定要先煮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加入其他药物,再煮半个小时,这样煮一个小时就够了。如果用量较大,最好煮到用嘴尝出味道,不再有麻的感觉。另外还有厨房土之类的药物,因为是中和秽物的浓稠芳香之气,所以中医的传统做法是先用它来煮水,然后过滤掉残渣,再用从中煮出的水来煮其他药物。有些药物需要后服,如藿香、飞机草、砂仁等。,其挥发性物质易散,所以当药需要熬制时,放入药中煎四五分钟即可。有时候要根据病情来考虑煎药的方法。比如有的感冒患者是外寒内热,那么我的经验就是清火的药物,比如黄芩、连翘、金银花、石膏等。,先煎服,再服紫苏叶、洋葱等解表寒药。,都放进药里,然后马上关火,然后再闷五分钟,这样疗效明显比那一些药好,比如旋覆花、滑石等。,需要用布包好,放入药锅煎,因为它们的残留物会刺激消化道。以前有一些传统的煎药方法。比如清热消暑利湿的六益散,用鲜荷叶包裹后再用中药煎服,疗效较好,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了。以前是用鲜芦根烧水,然后用水熬制清热解毒的药物,比较清澈。但是现在,因为新鲜药物的保存是个问题,几乎没有人这样煮药物了。最近听说有些药店开始卖真空包装的鲜芦根,这是个好兆头。熬药的时候要遵循大火煮,小火煎的原则。你不能总是在大火上煮,否则它会很快干涸。中医认为,煎药的时间与发病部位有关。如果病位在下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使药味重沉。如果病位在上焦,则需要的时间较少,尤其是外感邪在肺经,需要宣发时,一般是刚开锅就把药煮开,“香味大”。此时,药物的淡清之气被摄取,到达肺经。如果是普通的中药,一般是煮20分钟,然后滤出一碗药汁,再加水,煮15分钟,然后滤出一碗药汁,再加水,煮15分钟,然后滤出一碗药汁,再和三碗药汁混合,再加热,就可以喝了。这样熬的药,20分钟就能熬出来,也只能熬几分钟。极少数患者对某些药物过敏。当我们阅读医学论文时,会发现经常有过敏的报道。虽然这是极个别的情况,但和西医的麻药一样,肯定有一定比例的人会过敏。这是毒品的特点,但我们不能不重视。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喝第一种药,比如第一次喝一碗。然后观察自己是否过敏。如果没有问题,就喝剩下的三分之二。如果没有问题,就按正常计量喝。这是每个喝药的人都要注意的。我一般都会给每个病人这个提示,尤其是药里有虫类药物的时候,因为很多人对外来蛋白质过敏,所以特别需要给个提示。一般情况下,喝中药讲究早饭前和晚饭后,但这只是一般原则。中医认为,如果服用进补中药,尤其是入肾经的中药,最好在饭前服用,这样药物可以直达下焦。如果服用治疗上焦疾病的药物,最好饭后服用,这样效果更好。但服药的时间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经验来调整。比如有的患者吃了中药后感觉不舒服,可以饭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一般来说,不建议饭后立即服药,最好半小时后服用。在临床上,中医也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服药方法。比如补阳的药,最好是早上或者早晨服用,这样借助早晨阳气的生发,药物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滋阴的药物可以在下午或晚上服用,因为人体在晚上用阴。镇静类药物最好在晚上睡觉前服用,效果更好。此外,还有根据人体经气的消长来服药的方法。如清代医家叶说“肾经药侵晨衣”,因为中医认为早晨是肾经最弱的时候,此时补肾会事半功倍;去心火的药最好在中午服用,因为此时心经正当时,可使药直破心火;健脾的药物可以在晚上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脾胃的经络之气最弱,所以进补效果更好。同时,中医也注意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服药方法。比如病人吃了拉肚子的药,就要看病人拉肚子的情况。如果患者大便不泻,应继续服用。如果他有腹泻,要及时调整剂量。经典《伤寒论》中规定服用大承气汤。如果病人腹泻,就要“停药”,也就是不要再服用。但是,有些药物一天不能吃两次。比如,如果病情紧急,那么就需要经常服用。古代医书上经常记载,此时要用大锅熬药,随时勤服;对于咳嗽或咽喉等疾病,最好的服药方法是勤啜,即先啜一口,然后含在嘴里一会儿再慢慢咽下去。另外,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也很重要。如果处理得好,甚至可以帮助传统中药增强疗效。比如《伤寒论》中,用于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张仲景让患者喝完药后喝点热粥,可以帮助人体发展胃气,祛除邪气。所以服用中药后,饮食最好清淡,切忌糊味厚、大鱼大肉,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经常喝一些小米粥、山药粥可以帮助人体肠胃快速恢复。另外,朋友们最关心的是中药和西药能不能同时服用。事实上,中药中的一些成分会与西药发生反应,如缺铁性贫血的铁制剂、消化不良的酶制剂、含氨基比林的解热镇痛药和一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等。,所以不能与中药同时服用,因为这些成分容易与某些中药中的鞣质发生反应,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因为每种中药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化学成分,不清楚哪种西药会与之发生反应,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中西药最好分开服用一个小时以上。看来中药煎服还是有很多讲究的。看病时可以随时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服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