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药中寻找新药进行哪些方面的科学实验?
中草药有很多种。据近几年初步统计,总数约8000种,常用中药材约700种。如此繁多的种类,必须按照一定的体系进行分类,以方便学习、研究和应用。药物分类的方法是根据人们对药物的认识而不断发展的。如中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将当时常用的365种药物按毒性和用途分为三类:上品为延寿药,长期服用无毒,不会伤人,而中品为防病补药,有毒无毒,视剂量和用法而定;劣质产品是治病的药,有毒,不能长期服用。这种分类方法简单粗糙,有些药物的分类不一定恰当。但当时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避免了用错药引起的中毒。梁代陶弘景编《本草纲目集注》时,增加了365种药物,分为玉、草、木、蔬果、米食、名用、未用六类,每类又分为上、中、下三类。这是根据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开始,但还是比较粗糙。直到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才有了大的发展。他在前人本草的基础上采用了稍加修改的分类方法,将药物分为十六部,即水、火、土、石、草、粮、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并将各部药物按其生态、性分为六十类。比如草的部分是山草、香草、野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藓、杂草等等。而且他还经常把亲缘相近或者同科同属的植物排列在一起。如《四草与草》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其中10种排列在一起。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鉴别和收获药材的原植物(或动物),对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代教科书中记载中草药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用途和侧重点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
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退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2.根据药用部位分类——如根、叶、花、皮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类中草药、含挥发油类中草药、含苷类中草药等。
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首先,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是根据其原生动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排列的。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茛科等。
以上各种分类方法各有利弊,适合哪种分类方法主要看我们的目的和要求。例如,按药物功能分类有助于学习和研究中药材的功能和用途,按药用部位分类便于学习和比较各种药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从而便于药材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有效成分分类有利于学习和研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化学鉴别。采用基于药材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的分类方法,是因为同属一科一属的中药材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化学成分和医学应用等方面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不仅便于学习和研究这些相似性,而且便于比较它们的相似性,揭示它们的规律性。这样有利于鉴别中草药,从同科的动植物中寻找成分相同或相似的动植物,扩大药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