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石菖蒲
1.神农本草经:“辛温,治寒湿痹,止咳升气,开心,养五脏,疏九窍,清耳目,发声音。长期服役使你健美,不忘,不惑,延年益寿。”
2.《名医录》:“耳聋痈疮,暖肠胃,止小便,四肢潮湿,不屈伸,小儿温热疟,体热难解,可作浴汤。耳目精明,头脑好。”
3.《本草纲目》:“味辛,起于少阴足太阴经,发心阳,得犀角、地黄、连翘,治热病入络而昏厥,去皮微煎,以秦艽为导。”
4.《药性论》:“治风湿耳鸣,头风流泪,杀虫,治恶疮痒。”
5.《本草经》:“石菖蒲味苦,温,香,但散。它喜舒九窍,祛湿祛风,化痰敛痉,治热闭胸膈,解毒杀虫,单用散气血,或电饭锅蒸,则中和。犯铁,令人作呕。”
6.《日华子本草》:“除风行气,除烦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风疮疥疮,涩尿,杀腹中虫。耳痛:末煮,翻炒,热裹,很有效果。”
7.《本草纲目》:“辛,甘,温。手脚潮湿可导致屈伸;贴背痈可消肿解毒。降气除烦,杀虫治疥疮。清睛除风。”
8.《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9.《本草纲目》:“治中暴亡邪,客中癫痫,下半身出血,胎漏。散痈肿。浇汁解巴豆大戟。”
10.《本草纲目》:“坚而温,香而散。养肝益心,祛湿祛风,化痰消食,增进食欲。治口痢、风痹、癫痫、崩漏胎漏、消肿止痛、解毒杀虫。”
11.新版本草:“石菖蒲,味苦而苦,在一个温度下,无毒。能快活,善通风,止遗尿,安胎解闷,能治健忘。”
12《本草返老还童》:“止鼻血,祛牙痈。”
13.应得本草:“辛、苦、温。从少阴、足厥阴经的气分开始。宣五脏,开九窍。温肠胃,治霍乱,治湿痹,治疥疮,除心痛,散头风,中邪,杀诸虫,都是有效的通气。用白面,治肺虚吐血。用碎纸,处理红白分泌物。有了蛇床,汗流浃背,痒痒的。用生汁灌溉,苏抚。浴浓汤,治温热疟。辅助四君治腹泻,治插科打诨。辅助犀角、地黄,治昏迷。(热度一退,细胞就清澈了。)饭末蒸猪心治癫痫病。”
14.简瑶:“温度是苦的,无毒的。耶和华驱散了云,除去了风。快乐的志向有益于智慧。浊音,通灵。”
15.药笼素描:“气辛,乃用痰火于封套开塞。”如果孩子有小的休克和疼痛,要疏风清热,平肝消食。这个味道不要轻易用,因为他生气了。"
16.《冯秘诀秘录》:“石菖蒲,主手足燥湿,可使屈伸;贴背痈,可消肿解毒,解闷杀虫,治疥疮。”
17.本草笔记辛,温,无毒。主治:风寒湿痹,逆气咳嗽,舒毛孔,养五脏,通九窍,清耳目,发声。治耳聋,痈疮,暖胃,止小便,四肢潮湿,不屈伸,小儿温热疟,身热难解,可作浴汤。长期服务使你身体强健,机警明察,不忘不惑,延年益寿,益于心智,睿智不老。"
18.雷公炮制的药物性质说明:“味辛,性温,无毒,入心、脾、膀胱经。主寒湿,咳逆气,邪气,九窍,清耳目,坚齿,清嗓,益心神,除健忘,止霍乱,解闷,暖心,杀虫,治疥疮。”
19.《楸树药解》:“味辛,气平,手少心经。开心又聪明,抑郁。菖蒲能疏通隧道,解除精神混乱,祛心降梁,祛湿通络,治疗耳聪目明,心口疼痛。止崩漏下,胎动半产,散痈肿痛,疥疮痔疮。”
20.《新人参饮片》:“石菖蒲味苦、辛、温。祛寒湿,化痰开窍。”
2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发热、精神病学》
22.《广西中草药》:“治癫狂、癫痫、痰昏迷、胸腹胀满或疼痛。”
第二,现代研究
1.成分:挥发油、黄酮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等。
2.功能:本品具有镇静、抗晕厥、抗抑郁、抗脑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解痉、促进消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平喘、祛痰、止咳的作用。